
3月2日,《广东十三行考·续考》首发式在广东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举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章文钦介绍了梁嘉彬与十三行研究,并与中山大学江滢河教授就十三行与中西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学术话题进行对谈,为十三行研究、广州口岸史研究展望更广阔的前景。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代表接受了赠书。
《广东十三行考》是历史学者梁嘉彬于上个世纪30年代著述的一本奠基性著作,开启了十三行领域的研究,被誉为“蜚声学界的传世之作”。本次出版发行的《广东十三行考·续考》收录了梁嘉彬未曾发表过的研究成果,披露了更多更新十三行文化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该书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章文钦整理校订、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岭南文库》。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发祥地。至清代,广州的商贸地位更加显著,尤其是十三行承担起了清代口岸贸易的重要使命。十三行商馆旧址位于今荔湾区文化公园一带,是当时中西交汇的商业贸易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西学东渐的前沿阵地。伴随着十三行贸易的繁荣,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件在这里频频发生,很多影响全国乃至世界,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重要地位。
章文钦介绍,梁嘉彬是广东番禺黄埔村人。他在读清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十三行的研究,从1930年做到1960年,《广东十三行考》这部传世名作的出版,也就是《广东十三行考·续考》的上册。1960年至1990年,他的后续成果,就是《续考》这部分,即《广东十三行考·续考》下册,传世名著成全璧。
章文钦表示,这是一部极具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书籍。他说,梁嘉彬面向世界搜集资料,在书中把中西文献、东西方文献网罗殆尽。而且,我们现在讲要做田野调查,要做口述历史,这些他都做了。他注重纵横研究,纵向史迹溯源,横向东西交汇。他不仅关注十三行,也关注到澳门、粤海关、黄埔港。
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明曦介绍,近年来,荔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三行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在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成立了十三行博物馆,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多场文化交流活动。据统计,十三行博物馆成立后,先后被评为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接待观众从2019年的12.7万人次到去年的53.2万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更好地传播十三行故事,今年,荔湾区也将计划举办一系列研究推广十三行文化的系列活动及大型学术研讨会等,还将争取启动十三行博物馆升级改造工作,努力打造一个更具有影响力的十三行文化交流和展示平台。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表示,接下来要做好《广东十三行考·续考》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学术研讨会、书评报道、名人推荐、短视频推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同时以本书出版为契机,结合已有的如《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广州洋货十三行》《清代前期粤海关与十三行》等一批学术精品,把广东十三行研究,广州口岸史研究做深做透。未来还要下大功夫做好这些学术成果的双创转化,通过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讲好跨越千年的海丝文化故事,打造海丝文化传播平台。
(文中图片由许建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