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1月26日从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秦始皇帝陵1号陪葬墓考古,通过对墓葬及其陪葬坑的发掘,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收获和新认识。1号墓为一座大型中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是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
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1号陪葬墓的墓道中发现四轮独辀车,是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唯一一辆埋藏于墓中的四轮车实物。初步判断,可能是下葬时运输棺柩的载柩车。就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属于一种非常少见的丧葬现象。
墓道中出土四轮车
车伞检测
陪葬坑中出土的5组车马(含羊车),形式形制不同,用途迥异,集中反映了男性墓主生前出行的盛况,展现了秦帝国时期陪葬车马形制与组合的新变化、新形式,是中国车制变革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丰富了车马陪葬坑的内涵,对认识墓主的身份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多种形式、多种形制和多种用途的车辆,集中出土于一墓,极其罕见,这对研究秦汉时期丧葬用车及陪葬用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料。”秦始皇帝陵C区1号墓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墓中出土的小件器物
羊骨检测
据悉,从2011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展开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面积约50余万平方米。发现9座大、中型墓葬,整齐有序,东西一字排列。从2013年开始,对其中的1号墓进行了持续发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墓道、墓室和3座车马陪葬坑的发掘,取得重大考古成果。
1号墓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西侧约440米处。平面呈“中”字形,坐南面北,由南、北墓道与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两侧有三座车马陪葬坑。墓葬南侧、西侧有壕沟环绕;北侧为断崖;东侧为古河床,形成相对独立的墓园。
1号墓从属于秦始皇帝陵的特征显著,与秦始皇帝陵整体规划设计紧密相关,时代为战国晚期到秦统一;墓主等级极高,是帝陵规制下的“帝国第一陪葬墓”。它见证了夏商至战国晚期王陵“集中公墓制”的消亡,昭示了战国晚期到宋元明清帝陵“独立陵园制”的形成与确立,折射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由血缘政治到地缘政治的巨大历史变革,极大地丰富了对秦帝国统一前后物质文化以及所代表的制度文化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