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基地理事雷海粟
非常荣幸在党的二十大结束不久,能与各位专家一同学习领会贯彻二十大精神。对于贯彻二十大精神,我个⼈总结了三点,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为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五个深度融合为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三是两个倡导为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
在二十大报告当中,我⽐较关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征。
第一,⼈⼝规模巨⼤的现代化,14亿多⼈⼝要整体迈⼊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第⼀⼤旅游市场,是世界上最⼤的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和排名前四的⼊境旅游市场。14亿⼈⼝的红利将持续释放,我认为疫情之后,规模巨⼤的⼈⼝还会为旅游的⼤市场打下基础。
第二,全体⼈⺠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前居⺠⼈均可⽀配收⼊将再上新台阶,尤其是⽬前我国拥有4亿中产阶级⼈⼝,超过美国欧洲的人口,疫情前我国的国际旅游消费超过了2500亿美⾦,并保持着持续的增⻓态势。在疫情期间,从我们集团的免税业务发展来看,消费回流的趋势较为明显,特别是海南⾃贸港的建设,对旅游零售,尤其是免税业务的增⻓,发挥了举⾜轻重的作⽤。中等收⼊⼈⼝为旅游提质升级,为消费者消费能⼒提供了⽀撑。
第三,物质⽂明和精神⽂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将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幸福⽣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化,促进物的全⾯丰富和⼈的全⾯发展,这其中也对⽂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强⼤的动⼒。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2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459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这个趋势为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互补。
第四,⼈与⾃然和谐共⽣的现代化,要牢固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推进乡村振兴、绿⾊低碳、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旅游产业向旅游事业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第五,⾛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进⾼⽔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这也有利于拓展旅游业,促进各⺠族、各地区、各国家⼈员往来交流,助⼒⺠间外交,在推动共建“⼀带⼀路”⾼质量发展⽅⾯发挥更⼤的作⽤。⽬前我所在中旅旅行正在发挥境外的⽹点优势,把业务聚焦在跨境旅游⽅⾯,这也是旅游转型的⽅向。
从这五个中国式现代化⻆度看,我认为要对旅游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抱有信⼼。
五个深度融合
此外,我更关注五个深度融合。五个深度融合分别是从科教兴国战略、⼈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来的。第一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第二是构建优质⾼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第三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第四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第五是以⽂塑旅、以旅彰⽂,推进⽂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这也是旅游从业者⾮常关注的。我认为还要关注更宏观的层⾯,即繁荣发展⽂化事业和⽂化产业。
深度融合提供了驱动⼒,在五个深度融合当中,市场环境、竞争格局以及产业形态和企业属性会发⽣剧烈变化。在疫情前,传统旅⾏社业态更多提供技能服务,而现在企业已经变成信息技术服务型企业。此外在疫情之下,企业还面临着⼈才流失的问题。如何吸引⼈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旅⾏社原有的⼈才价值取向吸引不到优秀⼈才。⽬前发展境况倒逼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甚⾄是智能型的企业,这就是所谓的产业形态发⽣变化,企业的属性也在发⽣变化。如今年轻⼈涌向互联⽹企业,⽽很少在传统旅⾏社⾏业就职。如果我们这个产业形态或者企业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才是吸引不来的,特别是专业型⼈才、IT技术⼈才。我认为要从企业的属性和产业的形态来考虑五个深度融合,才能够突破现在的困局。
两个倡导
第三是两个倡导,打造新路径。受疫情影响,原本低频⻓线⻓半径的跨境跨省旅游消费⾏为发⽣了巨⼤变化,这种情况对旅游企业的服务模式和经营⽅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其次,现在在市场没有达到正常⽔平的情况下,旅游企业⾯临的是收⼊成本的倒挂。如果墨守成规,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因此⼀定要转型。我认为两个倡导的⽣活⽅式将会是传统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空间,⼀个是倡导⽂明健康的⽣活⽅式,⼀个是倡导绿⾊消费、绿⾊低碳的⽣活⽅式。沿着这个⽅向,下⼀步传统旅游要打造新的场景,要从满⾜⼈⺠美好⽣活需要,提⾼⼈⺠⽣活品质,满⾜新的⽣活⽅式、消费⽅式⼊⼿。因此我们也提出转型的路径,⼀是把旅游场景变成⽣活场景,⼆是把旅游产品和服务变成⽇常⽣活产品服务,三是要把旅游的销售场景变成⽣活消费场景。这就是我们倡导新的美好⽣活⽅式,也是下⼀步旅行社转型着眼的⽅向。旅游业要勇于跳出原来的模式,开辟新赛道,不要⼀成不变。
旅游企业要结合实际,特别是旅⾏社⾏业还是要坚定信⼼、锐意进取,要主动地识变应变求变,主动地防范化解⻛险,推动转型发展和⾼质量发展。着眼点有三个⽅⾯,第⼀,短期内要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将注意⼒放在内需,同时不要放弃双循环,新格局是⼤循环和双循环相互促进。短期内要把国内的消费视为重点,尤其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我们集团内部也正在做资源整合,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另外,我们也在调整海外布局,把注意⼒放到差旅业务,差旅需求是相对刚需的,所以做差旅的服务延伸也是我们发⼒的重点。下⼀步差旅业务包括会展业务最重要的是提⾼⽑利,丰富对客增值服务的内容,这是我们应对⼤循环和双循环的⽅法。
第⼆,要开辟新的领域和新的赛道,形成新的动能和优势。旅游作为服务业之所以竞争不过其他类型的服务业,原因在于缺少⾏业⻔槛。在⼈才的培养⽅⾯要打造复合型⼈才,特别是要注重培养人才的互联⽹思维和IT技能。⽬前国家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我们也要科教兴企、⼈才强企,创新驱动发展,⼈才是第⼀资源,旅游业转型发展要依靠⼈才的转型。另外,我们正在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店,将它打造成新的消费场景,融⼊新的业态,虽然现在经营的状况没有形成⼤的规模,但⽐原来传统旅游的⽑利率有所提⾼。企业应对困难要在转换经营模式,整合资源业态方面作出尝试。例如,我们改变了故宫和中轴线⽂旅产品的模式,将其打造成落地的场景,变成课程,变成可以⽇常消费的产品。其次,⾯对优势较⼤的互联⽹企业,可以将焦点放在资源端,例如推出夏令营,做托管式的旅游项⽬,通过变化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复购率。
最后,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论处于何种困境,我们都应咬紧⽛关,提升数字化能⼒,为疫情之后打翻身仗做好准备,先要解决有没有和⾏不⾏的问题,最后才是好不好的问题。经历这场疫情,旅游业应当积极调整对策,增强应对能⼒,如此才能更好满⾜⾏业复苏后的消费者需求。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供稿)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