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习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能够用自己的专业在冬奥赛场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索道的风采,展现黄山索道人的形象,我感到很骄傲!”
——黄山索道青年技工 黎励
推迟婚期的选择
5月9日下午,记者第一次在黄山玉屏索道上站见到黎励时,这个刚结束冬奥索道保障工作返回岗位的小伙子,正在控制室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电气操作维修手册,认真、勤学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
黎励1995年出生于黄山脚下的黄山区乌石镇,从小就喜欢电子玩具、乐高积木拆分组装。上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2018年大学毕业,他怀揣着致力于家乡建设的梦想来到黄山景区,成为一名玉屏索道“技术工”。每天重复性地和机器打交道,在别人看似枯燥的工作中,他找寻着“新鲜感”的乐趣。
黎励说:“世界上的索道技术发展得很快,索道设备也不停地更新迭代,所以对于我来说,去了解新技术,学习新知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也是我为什么能一直坚持的重要原因。”在工作中励志勤学,不断刻苦磨练,更“专业”一点,是黎励给自己定下的下一个小目标。
说起参加北京冬奥会保障,他笑了,“其实去年下半年,本来准备结婚的”。因为冬奥索道保障工作与他原定的婚期有冲突,黎励这个准新郎心里也有纠结过,到底要不要耽误婚期去北京?未婚妻深明大义,坚定地告诉他:“这次机会很难得,一辈子或许只有一次,想去就去,婚期可以推迟,我们永远支持你。”家人的支持与理解让黎励坚定了报名的决心。
当看到公司公布的冬奥索道保障团队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时,黎励很是激动。他说:“这是公司对我的肯定与信任,能够用自己的专业在冬奥赛场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索道的风采,展现黄山索道人的形象,我感到很骄傲!”
在严寒中测量索道数据
凛冽严寒中的坚守
黄山冬奥保障团队负责的北京冬奥会C索道起于海坨山最高峰,海拔2198米,长1602米,是北京冬奥会海拔最高、落差最大、使用频率最高、运营压力最大、运行维护最难的一条索道。
比赛期间,黎励和同事们每天凌晨3点起床,晚上8点才能回到宿舍。将近1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严寒天气,再加上与南方迥异的饮食习惯,让这个年轻的小伙五个月中瘦了40斤。
“严寒的天气和猛烈的狂风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作为一名南方山区人,第一次遇到零下40度的气温,觉得五层衣服都不够;风太大了,人站在雪地里都有可能被吹走。”黎励告诉记者。
去年在11月,黄山索道保障团队第一次遇到暴雪冰冻天气,通行道路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索道的三个风速仪全被冻住了,无法检测风速。黄山冬奥索道保障团队队长许敏没有丝毫犹豫,迎着暴雪与严寒,带着黎励等4名队员沿着冰冷的扶梯爬上支架开始检修。
“手套厚了,带上的话就没有办法精细地操作设备,”黎励说。零下二十多度的海坨山上,没有手套的保护,不到一分钟他们的手指便冻的僵硬麻木,只能戴上手套暖和一会,再脱下手套继续检修,轮番上阵,坚持奋战一个多小时,终于将三个风速设备调整好。
类似这样的冒着严寒的检修是家常便饭。黄山冬奥索道保障团队在153天的时间里,用专业、敬业、细致、严谨的工匠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各工作任务,取得了零故障停车、零安全事故、零服务投诉、零疫情感染的良好成绩,荣获了“赛场索道优秀保障单位”“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运维保障索道安全卫士”等荣誉,收到了中国索道协会、国家索道检测检验中心热情洋溢的贺信。
因为梦想的追求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这是我很喜欢一句话,这也是我回到家乡黄山工作的初衷。”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山人,黎励对黄山有着一份不一样的感情,能够为黄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他最骄傲的一件事。
作为玉屏索道团支部书记,5月10日上午,黎励组织团员同志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会后他激动地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提升自己、奉献自己,让自己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的光彩。”
(附图照片赵美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