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四川乐山“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乐艺大舞台走进犍为县石溪镇,一系列“与花共舞”的文艺节目在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犍为县首届桃花文化旅游季增光添彩,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突破传统阵地服务模式,打造无边界的群众文化服务新路径,是近几年乐山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且取得阶段性成效。依托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当地创新多种渠道将更多优质资源不断通向基层群众,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同富足”。
要素集成 由阵地向平台转变
“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是乐山为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单一和不足、文化资源闲置等诸多问题创建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项目,2016年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所谓‘直通’就是要真正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据乐山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启动之初就是要着力打通公共文化资源不平衡等堵点。为此,项目创新打造了嘉州歌台飞莺、嘉州画派传承、嘉州讲堂承韵、嘉州古艺萌“四大平台”,对公共文化阵地功能进行要素集成,让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了专项“舞台”。
近年来,借助嘉州歌台飞莺平台,乐山市成功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特色文化广场,通过发展城乡、社区特色群众文艺团体阵地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实现自给自足;借助嘉州画派传承平台,建设画派传承基地 7个,并围绕基地常态化开展群众美术书法摄影采风、创作、研讨、交流、推广等活动,其中,“再识·嘉州画派——美术作品巡回邀请展”活动广受群众青睐,2022年6月被列为四川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借助嘉州讲堂承韵平台,市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阵地均开设特色文化讲堂,如今已命名三江讲坛、百姓讲坛等嘉州讲堂承韵基地17个;借助嘉州古艺萌春平台,各地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建设嘉州古艺萌春基地11个,推动非遗、民俗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群众文化发展至今,内容在变,形式在变,但如何送到老百姓面前,是不变的主题。为建立完善的服务直通系统,“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确立了抓住“百姓、历史、阵地、市场、网络”等关键词,深入解决直通对象、直通内容、直通地点和直通效果等问题。
7月10日,乐山市沙湾区首届沫若文化研习班在沙湾区文化馆开班,来自区内各小学的3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2天的“沫若文化”之旅,期间,孩子们不仅了解回顾郭沫若的一生,还前往郭沫若故居、沫若书法艺术馆、沫若戏剧文创园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如今在沙湾,“沫若文化”正通过常态化举办的书法作品展、经典戏剧展演、学术研讨会、故里采风创作等活动,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不仅如此,乐山还通过大力培育县(市、区)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了五通桥区“小西湖文化”、峨眉山市“武术文化”、夹江县“秧歌文化”、“纸乡文化”、沐川县“草龙文化”、井研县农民画、峨边彝族自治县“甘嫫阿妞文化”等县域特色文化品牌,让群众直通嘉州历史。
为在空间上打通精准化堵点,乐山近年来围绕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建立“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实现了城乡定点帮扶,专业院团、群众社团、文化志愿者定点帮扶到乡、到村、到广场等,直通阵地。同时,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开展文企联姻,举办五通桥龙舟文化节、犍为茉莉花艺术节、井研农民画乡艺术节等精品文艺活动,直通市场。
数字化服务也有所建树。通过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乐山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均推出网络终端、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不仅11个区(市、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均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电子阅览室互联互通,全市乡镇(街道)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也按规划标准配备电脑、Wifi等数字文化设备,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由“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由局部点位向全域覆盖延伸,实现了网络数字文化直通寻常百姓家。
改版升级 主题服务常有常新
为让这辆开往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列车”更加深入人心,依据四川省公共服务事项基本目录要求,乐山市主动作为,推动该项目的改版升级,力求实现更加精准的供给模式。
据悉,改版升级后的“直通车”不仅由四级行政机构定期发布“文化直通车配送菜单”让群众掌握精准供需主动权,还根据群众“订单”需求,对配送任务全面分解,采取“市级配送一部分,县(区)级购买一部分,镇街组织一部分,村社参演一部分”的四级联动、分级配送模式,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其中,创新的城乡“拼单”、村社“拼单”、文卫“拼单”等配送模式,通过“小群多路”战术打通精准供给堵点。相关统计显示,自2021年以来,乐山市通过“直通车”开展流动服务、文化下基层、戏曲进乡村等活动2000余场,服务群众250万人次。
如今,围绕文旅融合大背景,“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服务主题更是常有常新。不仅结合全民阅读活动,围绕“书香、菜香、花香、茶香”开展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推出旅游精品线路10条,推荐沫若文化、非遗文化、峨眉武术等精品研学游线路6条,还推动建成多个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常态化举办“嘉乐汇戏剧周”、“乐艺大舞台”等主题文化活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提升游客体验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还任重而道远。”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乐山还将通过瞄准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继续丰富完善“文翰嘉州.百姓直通车”这一示范项目,推动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由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