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 |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国产业优化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读后感

2023-05-15 17:32 来源: 文旅中国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在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基础之上,产业则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动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提升产业素质的高级化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产业演变在于一国产业一般应依次由第一产业逐步过渡到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助力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管理经验,以及资金、技术、信息等先进要素,促进了中国供给侧能力的储备。2010年我国工业附加值跃居世界首位,代表中国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历程。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GDP一半比例,显现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大为增强。

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对于中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应用性,黄剑博士自2014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黄卫平教授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入学之初即意识到产业优化升级的时代性,确立了以产业优化升级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其后历经八年的文献搜集、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结合作者本人17年的制造业从业经历、国际商务经验,并奔赴美国、南非、俄罗斯等地进行产业考察,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课题研究,终于成稿著作《中国产业优化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著作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分析了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产业的发展背景,系统回顾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采用实证及国际比较的方法论证了中国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及政府推进策略。

该著作出版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该著作建立了一个微观企业、中观产业、宏观调控的三维分析框架,提出财富产生于生产领域而实现于流通领域,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及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本国的产业结构形成及变化不可避免受到国际经济发展变化及趋势的影响。因此,微观企业运营、中观产业集聚、宏观政府调控是中国产业优化升级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其次,该著作明确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及产业素质的高级化、生态化,一国应确立主导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各国国情不同,对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升级需要建立在本国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如何根据中国的资源条件及市场动态(包括国内市场及国外市场)建立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合理配置资源并提高效率,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及政策理论探究中国特色的产业演变递进规律、优化升级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最后,该著作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国总体分为资源型国家、制造型国家及服务型国家,产业分别以能源、制造、服务业为主导。基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及市场的竞争性,尤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整体处于下行压力下,各国更加注重产业优化升级以提升国际竞争力。转变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是在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从数量型发展到质量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选择从全球价值链作为切入点考量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旨在将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与中国的产业演变实践进行结合,力求在理论指导下探讨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经济增长下行及不可持续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因而具有时代性、紧迫性、应用性。

相信该著作的出版能够为产业政策制定、企业调整经营决策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为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陈能军,经济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