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6月10日(端午节)上午10点,伴随着歌伴舞《上春山》精彩绽放在陕西非遗文化特色街区——西安永兴坊古色古香的牌楼之下,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委文明办、新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城区文旅体局主办,新城区文化馆承办的新城区“心诚有爱· 六进六送”文明实践活动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永兴坊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不仅选调了白猿通背拳、秦腔板胡手工制作工艺、传统锔瓷技艺、西安剪纸、形意六合刀、手织老粗布技艺、关中浮雕彩塑等省市区级非遗项目现场展示展演,而且凭借着端午氛围浓郁、互动参与性强的特点,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呈上了非遗“粽”关情的端午盛宴。
“伙计们!吃了麽?”“吃了!”
“喝了麽?”“喝了!”
“吃了,喝了,咱就开始!”
活动现场,游客现学陕西方言,与国家级非遗项目华阴老腔的传承人们互动,把精彩的节目呈现而出。一个玩偶,一根细线,踢推拉拽,形态万千,非遗传承人王春桃带来的合阳提线木偶表演,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白猿通背拳”源于明代,集拳术、武术、杂技于一体,动作娴熟优美称武术绝活儿。永兴坊牌楼之下,由李海燕及其徒弟们带来的白猿通背拳表演以其快速流动的身姿、力与美的融合吸引了广大观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毒花馍’,用来以毒攻毒,祈求身体健康、免受毒虫侵扰。此外,我们民间认为有5种瑞草可以镇住‘五毒’,第一种叫艾草,第二种叫菖蒲,第三种叫大蒜,第四种是红色的山丹丹,那么第五种是什么?”活动现场,民俗专家、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不仅通过带来的各种物件,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习俗,还与游客互动,把有趣的文化历史知识讲述而出。
“我提示一下,张骞从西域带来的是……”
“对,是石榴。火红火红的石榴花最能镇得住‘五毒’。现在,我们西安市的市花就是石榴花。大家请看,这件作品就是我们陕西著名的国际民间艺术家库淑兰剪的石榴花开。”
捶丸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源于古代“射五毒”的习俗。当时壮士们会在端午节这天,手持弓箭射草靶,以驱毒物,祈求平安。活动现场,“唐潮捶丸”吸引游客穿越回古代,体验捶丸游戏,看谁先把球推入门中。
“在端午节当天,不仅品尝到美味的粽子,把丁香、千里香、薰衣草等包进香包里,而且跟随专家、工作人员体验传统习俗,真是太有仪式感了……”来自江西的陈女士开心地说。
此次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既增强了广大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助推了新城区非遗保护和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又为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新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秦毅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