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大剧院当晚成为欢乐的海洋,涌动喜庆的波浪。作为山东非遗领域的重要创新举措,2024年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在此举办。整场节目全部由临沂市的非遗元素组合而成,既有传统舞蹈、音乐,也有传统工艺、美术,呈现出色彩斑斓、光彩照人的效果,为当地增添年味。
沂水县龙家圈街道的居民周志娟,整晚都在举手机拍照。“太漂亮了,没想到原来村里的东西,呈现在舞台这么美。”周志娟说,非遗晚会让她看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家乡充满自豪之情。
2024年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共有14个节目。由歌舞《龙跃沂蒙》开场,以歌舞《匠心筑梦》结束。区别于传统歌舞晚会或者联欢活动,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的最大艺术特色,在于对民俗性的精准把握和全新解读。
一个名为非遗情景歌曲《全家福》的节目中,创作团队将歌曲演唱与生活情景表演结合起来,舞台美术的装点元素,由非遗承担,主景观是一个面塑作品。鲤鱼、元宝、福字等造型的面塑,层层叠叠,组成一个庞大的庆祝节日的面点,寓意家庭和睦方能万事兴隆。
情景歌舞《糁》中,表演人员将临沂市最具地域特色的美食之一糁汤,以实景演艺的方式搬上舞台。歌手则围绕糁汤的喝法、制作工艺、文化传承脉络,进行多角度讲读,让观众通过一首歌、一支曲子,明白糁汤美食的动人之处,从而加深对沂蒙山区民俗文化的了解。
从传统秧歌到木梳制作等技艺,从悠扬民歌到热烈欢畅的婚俗,2024年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选取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通过精准阐释和“精美包装”,让非遗项目以更加夺目的姿态展现在现代人面前。
晚会现场,看到兴起处的孩子们,手舞足蹈,与台上的演员一起互动。
2024年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的另一个特色,在于构建了一种高效科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以往,地方多会在重要节点举办文艺晚会,参与人员多是各单位文艺骨干,看似参与面广,但是人员时间不能保证,整场节目的合成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外,晚会主题也比较分散,内容整体把控缺乏火候。
2024年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主打非遗特色,激发非遗传承人群体的积极性。每一位参与到舞台演出的传承人,不是嘉宾和看客,而是实实在在的“主家”,是活动的“承办方”。大家拥有展示传播非遗的共同愿望,也得到地方学院、社会教培机构的支持,借由省、市、县各级文化馆的统筹策划,一起完成一台属于自己的晚会。
同时,2024年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追求原创。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也许节目的词曲和表演形式,不是业内最好的水平。但是节目全部取材于临沂市本土元素,由几十个非遗项目作为核心支撑,所有舞台呈现围绕非遗项目来策划。比如情景歌舞《木梳情》,取材于莒南县的木梳加工产业。当地板泉镇高榆村,大大小小的木梳作坊上百家,年产木梳约5000万把,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
情景表演唱《柳乡姑娘》,再现临沭县等地民众种植杞柳、加工柳编制品的生活场景。过去几年,临沭县将柳编非遗展馆、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纳入旅游线路,与其他景区进行串线,策划柳编研学体验游等,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旅游体验。
一台晚会记录非遗“欢聚时刻”。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今年是第二届,策划初衷是搭建非遗展示传播的生动平台。根据临沂市文化馆提供数据,今年晚会几个主要线上平台的直播观看量,当晚超过200万人次,充分彰显晚会在年轻群体中间的号召力。
(图片由苏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