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国家文化公园40讲》 | 第18讲:长征文化是一种砥柱中流的自觉文化

2022-09-26 22:07 来源: 文旅中国

《国家文化公园》第18讲

湖南通道,一个幸运的名字,一个值得铭记的地方!从通道县城出发,西行40余公里,便来到通道老城县溪镇。罗蒙山下,始建于宋代的恭城书院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在这座书院见证的数百年历史中,最令人心情激荡的便是奏响红军长征伟大战略转折先声的“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北风凛冽,寒气逼人。中央红军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后锐减过半,翻越老山界抵达湖南通道县城。见到第四道封锁线被突破,蒋介石紧急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靖县、洪江、武冈等地,张网以待,准备全歼红军。何去何从?中央红军面临着生死抉择。

在这个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提出“立即放弃前往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转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去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博古、李德等人不顾红军的损失及当时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由通道北进湘西,准备率领红军继续往蒋介石布置好的包围圈里钻。如果不改变原定的前进方向,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北上湘西,还是西进贵州?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提议,在通道县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和李德7人围绕红军的进军方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力主西进,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他的建议得到了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多数同志的赞同。当天19时半,中革军委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西入贵州的“万万火急”电令。从“通道会议”开始,毛泽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核心思想逐渐为全党所接受。“通道会议”促进了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揭开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序幕。

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

遵义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周恩来在博古交出权力的前一个晚上与博古进行了谈话。周恩来说,我们这些“吃过洋面包的人都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对中国的国情不是怎么了解,南昌起义失败后我就知道靠我们不行”“我们要找一个真正懂中国的人,老毛就是这样的人,他懂中国。你我都当不成领袖。老毛行,我们共同辅佐他,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个事情搞成”。

1960年10月,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在他的书房里,会见一位来自西方的老朋友,《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栩栩如生的笔下,红军的长征作为一首英雄的史诗传遍了全世界,红军的领袖毛泽东也名扬四海。

二十多年后的重逢让这两位老朋友激动不已,连续几天,两人开怀畅谈。期间,斯诺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只有斯诺才敢问的问题:“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中央毛尔盖会议后,1935年8月底,右路军(中央红军)穿过草地到达四川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中央政治局于8月24日将毛儿盖会议决定电告张国焘。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四川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并企图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为此,9月9日,张国焘给与右路军在一起的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发了份密电。前敌参谋长叶剑英首先看到此电文。他识破了这一阴谋,立即报告了毛泽东。

9月9日晚,毛泽东、张闻天、博古赶到红三军团驻地巴西,连夜召开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周恩来、王稼祥、李维汉等人参加会议。毛泽东等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张国焘依仗优势兵力,妄图凌驾和危害党中央。在这种危急关头,再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会议决定,立即率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军委纵队一部,组成临时北上先遣队,继续北上,向甘南前进。这样,毛泽东提议召开并起了主导作用的巴西会议,又一次将红军从危难中解救了出来。它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

作者:周庆富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主讲:有山

责编:郝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