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古代与现代艺术的碰撞——成都艺术展“风华万象”

2024-01-30 13:28 来源: 文旅中国

2019年,成都博物馆举办的“灵蛇传奇”艺术展以中西文化共有的蛇与龙为主题,共计展出183件珍贵展品,汇聚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珍贵古代文物和现当代艺术品,古代文明与现代时尚在这里配合的天衣无缝,并吸引了超87万人打卡。

近日,成都博物馆举办的跨年大展“风华万象:16-20世纪典藏珍品艺术展” 再次引领潮流,300余件中外珍品荟萃一堂,其中,西方璀璨夺目的珠宝熠熠生辉,既有精美的首饰盒、晚宴包、粉盒等配饰,也有项链、头饰、胸针等珠宝首饰,更是有国宝级的钻石冠冕、伊丽莎白的玫瑰胸针和19世纪勒内·拉利克打造的珠宝美学巅峰典范之作。同时,东方的展品也引人入胜,明万历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珠翠簇拥,堪称绝世而立,引得万千游客前往参观。

兼容并蓄,共筑文化桥梁

穿越在这些耀眼绮丽的展品中,诸多东西方珍宝齐聚一堂,体现出不同的美感。从这些展品中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诞生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西方的珠宝钻石晶莹璀璨,色彩艳丽,尽显奢华气质,而中国的珠玉首饰温润端庄,不矜不伐,彰显谦逊气度。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杨明星认为,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受到玉文化的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从《礼记》中孔子论述玉的“十一德”的记载,结合《诗经》等早期文学作品,可知至迟在商周时期,将“玉德”与君子品格挂钩的观念已经形成。“言念君子,温润如玉”,渐渐也成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之一。

因此,“玉器温润、端庄的气质,也无形中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气质的一个基底。我们崇尚集体主义,不喜欢张扬和炫耀,制作玉器的时候,常利用玉石天然的颜色特质来雕琢,也不会过分矫饰。”杨明星说,“与之相比,西方的文化比较崇尚个人主义,追求闪亮和透明的视觉效果,重在炫示自我”。相似的艺术形态与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展览中相互交融与碰撞,帮助来自不同文化的观众相互尊重,更好的领略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交融,创造传世经典

文化交融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互相理解彼此的文化,也给予了艺术家们更加开阔的思维与灵感,在展厅的第三单元“同辉—东西方的邂逅与交融”中,万众瞩目的皇后十二龙九凤冠与法兰西波旁家族的百合冠冕并排展出,每个游客都会驻足于此细细端详,感叹声连绵不绝。东西方的工匠们于此展开的跨时空对话,向每个观众诉说着不同工艺独特的美感。首次出京的国宝十二龙九凤冠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四项明代凤冠之一,不同于其他颜色稍显暗淡、具有端庄气息的中国饰品,十二龙九凤冠灿若繁星,散发出的奢华气息并不亚于旁边的嵌满钻石的百合冠冕。这是由于十二龙九凤冠中同样蕴含着异域风情,故宫的研究人员曾对另一顶出土的“三龙二凤冠”的宝石采用拉曼光谱仪进行鉴定,发现这些宝石来自于世界各地。根据记载,明朝曾多次遣人前往东南亚采购宝石,除了东南亚被誉为“宝井”的小城抹谷,斯里兰卡、印度与连接中西亚的西北国家曾经也源源不断的像明朝输送过各类宝石。因此,明代十分流行金银镶嵌各色宝石的首饰,定陵出土的四顶冠更是采用了当时最为精巧的点翠珍珠宝石工艺,宝石经抛光处理,颗粒均匀但形状各有不同,与黄金形成了艳丽高贵的色系搭配。这顶十二龙九凤冠,不仅代表了当时彩色宝石的最高质量,也展现了明代宫廷造作的最高水平。西方的浪漫与东方的含蓄在此交融,诞生出了这件传世之作。

东西结合,跨越世俗局限

中国匠人融会贯通,汲取西方艺术精髓,最终打造了十二龙九凤冠等传世国宝。而从西方的许多展品中,也能看到东方独有的文化色彩与韵味。17世纪-18世纪,大量中国艺术品远销海外,东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给欧洲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创意和灵感。

展览中由麦兰瑞制作的孔雀羽饰便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孔雀在东方文化中有着美好的寓意,同时也是印度的国鸟,在19世纪成为欧洲艺术家钟爱的设计元素,在1905年,印度大公加吉特·辛格在法国巴黎麦兰瑞珠宝店订购了这件孔雀羽饰,后来将它赠给一见钟情的西班牙少女安妮塔·德尔加多。正如它所见证的这份跨越国界与阶级的爱情一般,这件珍宝蕴含着东西文化交融所诞生的独特魅力。跨越国界,纵使文化不同,艺术也可以代替语言成为交流的桥梁。 

此次展览由成都博物馆、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从2023年12月30日至今年5月5日,其中汇集国内外多家文博收藏机构的珍品,中西文化的艺术节经在此融汇并存,相得益彰。跨越400年的艺术家们在成都博物馆相聚,共同品鉴着彼此的佳作,教导后人构建文化交融的桥梁。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