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诞生、2022年焕新重启的川观文学奖,再次受到了全国文学界的热烈关注。12月9日下午3点,由四川日报社主办,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成都市金牛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承办,金牛城投集团交子文化公司、四川日报全媒文体新闻中心执行的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在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
2023年4月23日,第28个世界读书日,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评选正式启动。根据评选办法,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小说奖(不含长篇小说)和非虚构奖,邀请国内主流媒体的知名作家、诗人或评论家担任提名评委,提名委员会经过认真梳理,选出10篇中短篇小说、10部非虚构、20篇散文、20首诗歌、20篇文艺评论作品提交终审评委会评审。
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获奖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对于当下国内文坛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引领意义。
小说奖方面,弋舟的《德雷克海峡的800艘沉船》通过诸多意外、灾祸和事件堆叠,完成小说对日常生活秩序的颠覆,从而架设某种“反日常”的传奇叙事;潘向黎的《兰亭惠》聚焦上海高级餐厅包间内的一场饭局,温和地呈现着女性对纯粹之物的坚守,以及对理想自我抱持的真纯期待;孙频的《海边魔术师》、李海洲的《高手寂寞》、骆平的《无尽夏》具有相似的寻找主题,且动作都发生在已然失去的事实后,寻找途中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幻灭,最终又都落脚于生命意义的超越性和应然价值,彰显了作家的哲思、深情、温暖与慈悲。
非虚构奖方面,季栋梁的《西海固笔记》用独特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全景式多方位抒写西海固这片土地两千年的沧桑巨变,以及巨变背后的时代缩影和精神嬗变;塞壬的《日结工》在小说的叙事语言中,给人强烈的在场感,让读者通过琐碎与微小,感受到宏大与真实;范小青的《家在古城》通过客观现实之外的情感虚构、个性感悟,彰显了令人折服的个性和文学性;范雨素的《北漂们的日子》把关注投向普通劳动者,为读者打开了一个真实又令人惊异的世界,并彰显出了一种道德的力量;杨苡口述、余斌撰文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由口述人和作家共同完成“一位女性的成长史”“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部个体见证下的百年中国史”,让读者看见了非虚构写作更为壮阔的前景。
散文奖方面,李元胜的《巴朗山的花与蝶》通过攀登与发现,惊喜和躬身,展现了探险、寻访本身的诗意、欣喜与悲悯意味;庞惊涛的《凡人之碑》书写乡间的人情世道,丰富厚实,意味深长;王杰平的《成都生活》对成都的观察和理解贴近生活,道出了成都人生性闲适和对生活之慢的现实体验与具体表达方式;李银昭的《看雨》聚焦对童年的情思与思考,形成一个有声有色的别样世界;周吉敏的《半山记》写南方之山川幽秘之所,也写人在其中的心态与感受,具有人文与烟火气息。
诗歌奖方面,梁平的《水经新注·嘉陵江》(组诗)彰显了浓郁的巴蜀文化,又更多了一层奔放而热情的生命之思,让读者看到他诗歌书写的新拓展;李瑾的《山河选章》(组诗)虽短,却有着众多的对象和情绪,显示出了丰富的层次,分享着“生命的辽阔”之思;尚仲敏的《尚仲敏的诗歌》(组诗)呈现了一以贯之的刚劲有力的口语,世俗生活的戏剧化场景和一如既往的反讽、戏谑,更有其诗学的新向度;曹有云的《高原物语》(组诗)注入了“勃勃的野性”,见证了生命的永恒力量,让读者看到当代诗歌中汩汩流淌的生命活力;凸凹的《一条濯锦的江》(五首)用丰富的情感和厚实的历史,全方位刻画合江亭的诗性,让读者看到生命的升华与永恒这一宏大的诗学主题。
“西岭雪”文艺评论奖方面,向云驹的《向世界说出这条大河的名字——音乐诗剧〈大河〉(交响乐版)谈略》起笔不凡,将话题的起点奠立于书写民族史诗与人民史诗的需求上;朱丹枫的《一个醒目的“门面”——散议〈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的出版》起于书评,而终于当代学术界、出版界合力打造“门面”性精品图书的系列问题;周维东《地方的自觉——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作品综论》抓住地方文学评论如何突围的核心命题,针对如何让四川文学超越地域文学的范畴,呈现出在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意义;林莉的《人间烟火气中的真善美》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开篇,回答了影视艺术对真善美的风尚引领问题;邓添天的《踏破草鞋见妙处——从新旧两版〈草鞋县令〉品磨戏之道》,抓住戏剧如何打造精品,以行内人眼光提出行业内关键难题磨戏问题。
在诗的王国里,张新泉是笔耕不辍的耕耘者,纵是满头白发,依旧诗心不老,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刚强之气充溢于文字间。其《好刀、野水及其他》凭借一以贯之的硬汉风范,不断拓展着现代汉语诗歌的审美向度与思想深度,融汇成一把锋利的好刀、一股奔流的野水,以及一个刚毅执着的诗人形象。有鉴于此,张新泉被授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特别荣誉奖。
“金牛·川观文学季”2022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以四场文学讲座、一次文学采风、一个文学市集、一场颁奖典礼,见证新时代文学的高光时刻,用热忱和礼遇,表达对作家的褒奖、对读者的敬意、对文学的热爱。
四场文学讲座,四位文学名家。12月8日下午,川观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开讲,主题为“观察,知识与表达一一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12月9日上午,川观文学奖评委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亮相金牛区图书馆,以“川上与水畔”为题,展开一场文学讲座。与李敬泽同时开讲的还有鲁迅文学奖、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散文奖得主李元胜,他在金牛区的书香社区——跃进社区,带来“蝴蝶、野花与人间——鲁奖诗人李元胜《寻蝶记》创作分享”。12月10日上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小说奖获得者、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女作家骆平以“高校书写的细微与宏阔”,在方庭书店开讲。
一次文学采风,开启寻根之旅。12月9日上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的获奖作家与“金牛·川观文学季”2022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的部分特邀嘉宾,前往永陵博物馆、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地,近距离、多视角、沉浸式地感受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创作激发灵感、汲取养分,描绘时代巨变,攀登文学高峰。
一个文学市集,绘制新时代图景。12月9日至10日,“金牛·川观文学季”文学市集在天府艺术公园举行。阿来书房、东周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穆夏美术馆、可瞻山房、蜀香研习社等数十家特色书店、出版社、艺术工作室等共赴一场美好的文学雅集,通过书籍、文创、互动,展现历史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之美。
一场颁奖典礼,充满荣耀与期待。12月9日下午的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除了向获奖作者颁奖,李敬泽、吉狄马加、阿来还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人民文学》副总编徐则臣、《十月》主编陈东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在“文学与时代”主题沙龙中展开对谈,期待四川文学再上新高,期待四川文学构建一个全新的时代。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