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回老家才两天,就要闹着回东莞,因为老家没有“荔香书吧”。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居民石萍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人们对东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关注和热议。近年来,东莞按照文化强市建设的部署,在各镇街建设了一批融合文化服务的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些融合了书香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成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书香东莞”成为孩子的心心念念
2015年4月,来自陕西省渭南市的石萍来到大朗启明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她有些不安。但她一进入校园,就从浓郁的读书氛围中感到安宁,学生们全神贯注地阅读书籍,老师们在课余时间手不释卷。启明学校鼓励师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石萍也经常去图书馆“充电”,与同事分享书籍交流阅读心得,在书香中融入了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
2021年,石萍把女儿从陕西老家接来东莞。在妈妈的熏陶下,女儿从小就喜欢看书。石萍每周都会带她去图书馆,从小培养她的阅读习惯。去年,石萍带女儿参与东莞图书馆大朗分馆举办的亲子阅读活动,这些充满趣味的活动让女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后,石萍便常常带着孩子参加亲子阅读活动,聆听绘本故事,做亲子手工,与书籍为伴,与书香同行。
今年6月21日,东莞首个“荔枝”主题的新型阅读空间——东莞图书馆大朗分馆荔香书吧城市阅读驿站正式启用(下称“荔香书吧”)。它坐落于东莞市大朗荔香湿地公园,四周丹荔飘香、古树环抱,成为市民在闹市中寻觅“诗和远方”的好去处。石萍和孩子很快被这家书吧新颖的装修风格和舒适的阅读环境深深吸引了,在开业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去体验。自那天后,孩子就深深喜爱上了荔香书吧,每次来读书就是两三个小时,而且每天放学后都央求妈妈带她去。
7月初放暑假了,石萍带着孩子回老家,可是刚回老家的第二天,孩子就说想念大朗、想念荔香书吧了,说要回大朗,坐在荔香书吧的大沙发上看书,呼吸荔林荷湖的新鲜空气,听沙沙的翻卷声。石萍有些哭笑不得,有些感动,把这件事情发到了朋友圈,引起了在大朗的朋友和亲戚的共鸣,他们也纷纷留言说孩子太喜欢荔香书吧了。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力量。”书香,已成为市民对一座城市的眷恋和归依,成为人们寄情东莞的理由和慰藉。
荔香书吧引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荔香书吧采取“图书馆+咖啡店+公园”的融合模式,内设立水吧区、图书区、绘本区、特色展陈区、心愿墙等多个功能区,陈列各种与荔枝相关的书籍及青少年科学普、畅销文学、家庭教育、卫生保健等图书5500多册图书。作为大朗镇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荔香书吧是由大朗镇政府出资投入建设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荔枝、毛织等本土文化特色并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运营服务,一启用便很快成为大家喜爱的图书会客厅、户外草坪书吧、亲子阅读乐园、网红直播间、文化艺术会客中心,不仅承担了大朗镇诸多文化职能,还受到了许多群众的赞誉。
荔香书吧改变的不只是阅读环境,更在亲子阅读、书香家庭建设上发挥了很好的引领推动作用。在书吧内,原先以妈妈陪伴为主的“妈式”亲子阅读变少了,而以爸爸陪伴为主的“爸式”亲子阅读逐渐多了起来。这种转变表明,荔香书吧较好地契合了市民对美好文化生活新期待。
通过建设荔香书吧,大朗镇在推动“书香镇街”建设乃至在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模式与经验。为更好地满足读者朋友日益多元的读书文化需求,接下来,大朗镇将以荔香书吧为平台,积极探索社会共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机制,采用分时间、区域延时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提升书吧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的温暖。大朗镇还将策划开展“荔香”特色品牌活动,每月举办2场不同主题特色的读书活动,推动“书香大朗”建设。
建设市民身边的“精神粮仓”
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文化强市建设部署,东莞市政府将主导统筹,并联合企业共建一批融合文化服务、潮流休闲消费、轻食餐饮等多业态、复合型、精而美的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未来,将在4年时间里建设40个具有示范引领性质的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64个城市阅读驿站,评选100多个共享文化空间。到2026年,东莞全市计划建成400个以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成遍布城乡、高雅精致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资讯科技的快速迭代,书的形态逐渐多样,读书也变成随手可得。在阅读服务多元化的当下,东莞图书馆积极探索总分馆体系创新发展路径,以“图书馆+”的新型发展理念,推动图书馆服务“走出去”与市民需求接轨,于公园、景区、小区、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腾挪方寸空间,打造“森林里的阅读驿站”“荔香书吧”“稻田书吧”等新型阅读空间,成为市民身边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精神粮仓”。
接下来,东莞还将出台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的建设方案和补助办法,拟对每个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进行财政补贴。
(图片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