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社神、丢药钱、拜干爹、娃娃拜狮……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的太平桥畔,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菜花满地鎏金的时节,就会展开一幅幅民俗画卷。30万人的不期而至,更是让画面炫丽生动,因其摘获“最具特色民族节庆奖”,被誉为“民俗活化石”。
坐拥这块“民俗活化石”,雎水小镇虽然没有据守要塞的交通便利,但年年都会上演一场车水马龙的民俗盛宴,盛况空前。
世界上,但凡附带有念力的民俗仪式诞生,大抵都离不开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本土文化的领航。在中国,石桥在脚踏两岸的历史里,被赋予了林林总总的民俗印象和美学品格。
夕阳下,在朱雀桥边摘一朵野草花,可以凭吊兴亡,品读更替;月夜里,在二十四桥披一襟风月,可以感时念旧,追慕繁华;冷雨里,在灞桥折一枝杨柳,可以伤离怨别,黯然销魂;黄昏时,在断桥捉一楫木桨,可以缠绵悱恻,共沐爱河。
从赵州桥至今,1300余年可以考证的造桥史里,国人赋予了石桥太多的审美意向,以桥为媒介祈福纳祥的,唯有三国故地雎水镇太平桥。多年来,雎水太平桥独树一帜,栖息在虎头岩下,横跨于雎水河上,从清嘉庆四年开始就守候在川西北的风雨里,以每年30万余人的规模,200余年的时长,实实在在地以祈福纳祥的功能填补了桥的审美空白,赢得了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的美誉。时人有诗称道:“江山代有奇观出,宛如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疏林薄雾起笔,掩映着几家茅舍、小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从京郊踏青归来的人群将人们的视线渐次引进业态繁盛的城里。
相同的时令里,雎水镇的“清明上河图”从太平桥畔软翠万点的垂柳起笔,每一朵油菜花都被刻画成为一盏鹅黄的微型灯笼,亿万串镂空的灯笼燎原了春日迟迟的川西北。当时,近十里长的河坝里,狮灯、龙灯、山歌、魔术,曲艺杂技应有尽有;月亮面、酱香鸡、脆红酥、哭凉粉、张包蛋,民间风味馋涎欲滴;香囊、童鞋、纸花、面人、糖画、根艺、奇石,手工妙品琳琅满目……成都、德阳、广元、遂宁等周边县市的百姓也慕名而来,壮大了这场仪式。每逢大祭社神,春社踩桥会上,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三台高跷狮灯、梓潼大新花灯、德阳仓山大乐……县内外10余种民俗表演更让观者大呼过瘾。
如果说汴河两岸的《清明上河图》定格历史,当是圣品,那么雎水河上的“清明上河图”演绎历史,堪称神品。《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妙笔绘制,而雎水河上踩桥又是出自何人手笔?
据《安县志》记载,太平桥上的盛况肇启于一位乡绅。这个一张肖像也没有留存的清朝士子,面容模糊得可以是任何人,只在史料里留下了“林氏,字贤相”字样,抽象得只能勾画一个拖着长辫子的背景,但这却足够辉映他那仁者大爱、造福乡梓的大德风骨。
原来,清朝嘉庆年间,雎水虎头岩下经常洪水泛滥,常有过往乡邻溺毙河中。乡绅林贤相慷慨捐资修了一座木桥,却被洪水损毁。为解民苦,林乡绅又积攒了三年财富,倾囊捐白银1800余两,组织修建了现存的这座大石拱桥。从此,过往行人平安。当时,方圆百里之内,这样大的拱桥实属罕见,被誉为“川西第一石桥。”
“川西第一”还在其器质。整座石桥就像移植到灵山秀水之间的一轮“卢沟晓月”,桥体坚固雄奇,拱形丰美,单拱如半月,映水而圆,虚实相生,浑厚古朴。桥侧有龙头高视,桥栏有浮雕镶嵌,造型工巧,器韵无双,更兼经年累月的吐纳月华,藏风聚气,更显得色泽厚重高古。石阶三十六步,合六六之意,顺天应人,妙含玄机。
除了在静中品读,太平桥还适宜闹中游赏。踩桥当天,30万人都要往复三次经过近10米宽的石桥,人流密密匝匝,间不容针。
“哪里是踩桥哦,简直都是人挨人、肩并肩、脚靠脚往桥上挪动。”几年前,网友就这样评价踩桥活动,但是年复一年,人们依旧乐此不疲,游客不减反增。39米长的桥面,投身其中就会随着人组成的洪流随波前行,随着石阶上升下行的过程中,仿若人生就在这样的起起落落间到达彼岸。其中不乏顿悟者,愁绪消解,念头通达。
在这样的人潮中随波逐流,儿子搀扶着老态龙钟的父母,丈夫卫护着娇弱的妻子,最开心的恐怕是那些骑着父亲“大马”的孩童们。他们抱着父辈的颈脖,占领了桥上最高的视点。眼前的人和事用全新视角挑战着他们稚嫩的认知,他们兴奋而自得的笑颜也同样构筑了桥上最美的风景线。
一卷卷的“药钱”抛上天空,遇上天风就散乱了,在空中如风鼓翼,翻翻而动,飞临头顶就倏然不见,这一年买药的钱就算送了出去,只忙坏了桥下举着“鱼捞”的壮汉们。
今年3月18日中午,微博里就出现了网友们带着现场感的感叹:“踩桥呀,还是同奔一张钞票的抢钱游戏最好玩!”捞“药钱”已经成为了丢药钱的民俗附产品。
近百个手持“鱼捞”的壮汉,举在空中追赶迟迟不肯下落的“药钱”,或者扎进水里匆匆忙忙捕捉游鱼般入水的“药钱”。一大群人,常常有锁定相同目标的时候,那就手快有,手慢无了。捕捞到的,将手伸进蓝色的网兜里,拿手指掐了,像抓取活物,仿佛能听到“吱吱”的尖叫声。有熟悉这个过程的人解释说,“药钱”从飞落石桥那一刻就完成了祈愿的使命,他们是要把“药钱”的“药”字意味掐去,重新唤醒它钱的功用。
丢药钱是一种舍,却得了心安和大自在;捞药钱是一种得,舍弃了畏惧心,因为勇敢而不乏智慧。一舍一得简单交替,脉络清楚,对立却又兼容,这或许是在提示人们——你的内心和你的需求即是你的信仰。
骑在父亲肩膀之上的孩童们不会去思考这些心理决定生理的问题。他们会被当天疯狂烧烤的香味和音乐声羁绊住脚步,盛况空前的各色自助式项目更是他们不舍离去的乐园。但是,多年后,他们或许会在又一次驻足太平桥上时顿悟,父辈肩头的高度其实就是他们此生幸福的起点。
祈福纳祥、消灾免难、父慈子孝、家庭和美,这或许才是雎水踩桥的主流诉求。桥的对岸是卧佛寺,开放式的庙宇明烛辉煌,高香袅绕,在人流裹挟中一步一步地感应着拱桥石阶的起起落落,在木鱼的梵唱声中进行着心灵的登高。踩桥的过程中,大拱桥其实就是缩微的人生。攀登时,一步一景,境界全出,赋予了人生探索的真意,快美非凡;缓落时,阴阳两极,水满则溢,又用格物致知的方式纾解了念头,通达无碍。
在嘉庆年的川西乡野之间,一座石桥被乡绅物化为一颗种子,横跨两岸,贯通生死,种下良善,数百年后长成足以荫蔽世人的大树,坚挺地承载着每一份寄望。传承至今,人们精神倦怠时,总要思量着在其下纳凉。游目聘怀之余,乐享心灵盛宴,卸下羁绊,承载气运,获得的是笑对将来的轻松、自由与达观。
这,就是雎水踩桥,这一天,也是太平桥的生日。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也在3月15日庆祝生日。2024年,海港大桥92岁,悉尼政府想尽千方百计增加人气。太平桥218岁,30万游客自发前来,摩肩接踵,举袂成云。这样的奇迹让人惊叹,一座生于川西北小镇的小桥居然长出集儒、释、道于一体的信仰,成就一种健康茁壮的精神,坦然接受着方圆百里的百姓前去取火,殊为不易,民俗幸甚!
(图片来源:安州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