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国家艺术基金专栏|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2021-12-22 17:38 来源: 文旅中国


《一个人的长征》讲述的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赣南地区一个名叫“骡子”的青年为中央运输队当马夫,坚守承诺,携带中央银行的黄金孤身突围,追赶红军部队。骡子以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革命,树立了理想信念最终走进了革命队伍。

依乎本性——《一个人的长征》的深刻内涵。当年苏区兴国县“腰缠万贯(身藏十三根金条)的讨米人” 刘启耀,大余县池江镇新江村贩卖钨砂和盐后跟随长征的红军挑夫张义华,是骡子这个形象的原型。骡子还金,与其说是合乎道德,毋宁说他依乎本性踏上了这条险路。“依乎本性”很大程度上是与选择相对而言的——对骡子而言,他不是面对各种选择,欠了红军钱和送金还债就像自然因果,自然而至必然,他是在透视本性!骡子也有本能(诸如贪生怕死)、欲望(诸如想念花姑)怎么才能协调成“本性”?经教化而来。对人生信条的坚守,其实是我们民族的人之常情,文化滋养的结果,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性的闪转腾挪。骡子内心有着坚不可摧的尊严和忠诚,这是民族性格的最深层,但是,忠诚是无法描绘的,可以描绘的是性格和行动,他的戏剧行动出于他的本性,融汇在深入人心的逻辑中,直至成长为“邱排长那样的人”。正因此种践行,《一个人的长征》的世相,才是真的,令人放心的,可以相信的。

红色寓言——《一个人的长征》的叙事特点。骡子是革命年代无数草根人物的高度浓缩和抽象,寓言体叙事,使剧目生出想象的翅膀、浪漫的色彩,达致艺术和现实的圆融。戏是以一场美梦开幕,交代了骡子的人生动力。而后风雨相扶,先有钢铁直男邱排长、土气泼辣的花姑、财迷心窍的王火彪,后有洋气纯真的古小姐,皮影的黑骡子、红鬃马驰骋往复,血火满路。戏是以一场美梦闭幕,骡子和邱排长在毛儿盖,一个梦见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个憧憬革命的胜利。人生梦、家国梦,寓言式造梦,昭示着灵性的挣扎和灵魂的升华。骡子憨直可掬,生死关头从不硬绷,哪怕是最痛的悲号,也可以瞬间缓解,这是他的生存策略。这种幽默感呈现出一种美,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芜杂的美。惟其如此,骡子最后因邱排长之死而彻底释放出的革命向往才有了坚实合理的成长性。他颠覆了舞台上英雄惯有的高大全,还原人的模样。剧情走向扣准“人”的主旨,植入“心灵交流的戏剧”的理念展开奇异畅想。许多的场景空间退隐为后景,心灵表达、情感纠结得到凸显,张扬着剧诗意蕴。这,也许就是红色寓言的叙事奥秘吧。

退一进二——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的可贵探索。赣南采茶戏的边界模糊,正好提供了许多“新歌舞”演绎故事的契机,导演根据人物的特性将骡子的音乐基调定为赣南采茶戏,花姑的基调定为大余山歌和兴国山歌,邱排长的基调偏重进行曲,喝过洋墨水的古小姐主要取法歌剧咏叹调,广采赣南民间音乐质朴强大的表现力,实现赣南采茶戏的扩容,每个形象随之明朗化、差异化、立体化。赣南采茶戏曲牌《睄妹子》作为全剧主题歌,将原曲牌“两步走来喂是喂,往前走呀哟衣哟”改为“大步走来喂是喂,朝前走呀哟衣哟”,将少男少女看灯的兴奋,化为信守承诺前行不止的革命豪情,响彻每一幕的结尾。伴随着骡子的大步朝前,走向丰盈奔放的光明之路,走入了一种奇绝的浪漫情境,将全剧的题旨、风格、形态引入了“心灵诗化”的归结。打击乐队、小合唱队与主台呼应,成为辅助表演区,架构演员行动支点,扩充全剧内在张力,彰显浓厚民间意味。观众对皮影道具黑骡子和大红马的假定性心照不宣,心甘情愿被其俘获,开发了探看事物内涵的诸多想象。比如那战争里有无数匹马、骡子,无数个士兵,每个人背后都牵连着他们自小长大的家庭和村庄……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是一部党性光辉与人性光芒交相辉映的优秀剧目,期待在戏剧行动的逻辑上再交代得更顺畅,则该剧必将更具感染力,成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艺术精品。

(本文作者刘飞,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

12月18日《中国文化报》第四版国家艺术基金专栏“辉煌百年 壮丽史诗”刊发特别报道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