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山东沂南 | 夯实基础 创新机制 全面实现资金管理“三化”标准

2023-11-08 16:32 来源: 文旅中国

山东省沂南县财政局牢固树立现代财政理念,以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为主线,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财政改革与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创新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相互“串联”,项目管理、政府采购、专项债券资金、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相互“并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为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创新举措,推动资金管理规范化

(一)加强制度建设,扎紧资金规范运行的“笼子”。按照“一项资金一个办法”的原则,梳理各级出台的资金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有上级规定的执行上级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结合资金的用途、特点,制定出台本级的管理办法,明确界定资金使用范围、使用标准、申请和拨付程序、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做到财政资金分配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实现资金使用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资金规范运行夯实制度基础。

(二)强化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约束和执行刚性。一是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规范性。制定《预算编制规范指引》,做到人员经费据实安排、公用经费定员定额安排、专项经费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规划,统筹考虑各预算单位上级安排任务及承担的县级任务,依据财力“量力而行”。通过与预算单位深度融合,确保科学、精准编制预算,通过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使财政资金在分配环节公正规范运行。二是加强项目预算执行刚性。要求预算单位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组织项目实施,依托沂南县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从项目立项到验收结算进行全过程数字监管,发挥财政资金在项目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实现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联”。目前已有1441个项目纳入平台管理,为预算安排提供准确依据。三是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刚性。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规范从预算编制、指标下达,到采购执行、履约检查、国库支付再到资产管理的政府采购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规范政府采购闭环管理,充分发挥节约资金、预防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功能,实现资金全生命周期与政府采购全生命周期有效“并联”。

(三)多措并举,规范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一是抓“早”,抓债券项目早储备。成立债券项目包装策划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债券政策,协同各预算单位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极早策划包装项目,做到高质量储备项目。二是抓“小”,从小处着手抓服务。对债券项目及债券资金实行“保姆式”服务,建立周调度、月汇总、季度分析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及资金支出进度实行台账动态管理,要求项目单位每周报送项目进度及资金支出进度,并从专项债券限额、发行金额、还本付息金额、余额等小处着眼,定期公开专项债券信息,做到信息公开真实、准确、完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抓“全”,抓监管全覆盖。严格规范项目单位按照政策要求管理和使用债券资金,以债券资金“借、用、管、还”流程为抓手,对拨付的债券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穿透式全流程监管,要求项目单位专户核算项目资金,创新出台《沂南县专项债券资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建立了责任明确、任务清晰、分工合理、信息共享、数字可视、运转高效的规范运行体制。四是抓“快”,抓项目资金拨付。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债券项目快速推进建设,债券资金快速拨付使用。加强债券项目和资金无缝对接,推动债券资金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实现“早使用、早见效”,最大限度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五是抓“效”,严格债券项目问效。创新建立立体考核机制,按照事前绩效评估、事中动态跟踪监测、事后评价结果运用的管理流程,细化专项债券闭环管理,从项目储备质量、项目推进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后续债券资金分配挂钩,切实保障专项债券资金规范使用。

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狠抓内控,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化

(一)深度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财政资金支付安全性。一是创新用款计划管理模式。健全完善以预算指标为核心的资金支付控制机制,由每月申报改为指标控制,同时进一步厘清财政直接支付范围,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最大限度增加预算单位自主权。二是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四方之间建立电子凭证库体系,依据电子凭证办理资金支付及清算等业务,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传递交互,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设、电子印章使用授权、业务流程控制等内控要求,按照“全业务种类、全业务场景、全岗位链条”要求,确保同一业务各方电子凭证记载信息合规相符,业务办理及时准确,切实提高支付业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实现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强化信息拨付安全保障。成立信息技术科,对全县财政系统网络进行统一维护,加强网络安全防御功能建设,将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严禁内外网联通,通过加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资金安全运行构建起坚实的“防火墙”。

(二)规范库款和专户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调度存放安全性。一是科学规范库款管理。加强对库款综合运筹管理,综合研判经济财政运行走势,结合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政府债券发行兑付以及预算执行管理等情况,建立健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工作机制,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款,严禁违规将国库库款转入财政专户“以拨列支”。二是全面加强专户管理。将各类财政资金专户全部归口到国库科管理,统一财政专户资金的拨付程序,实行财政资金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核算。对现有财政资金专户按规定进行清理归并,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专户开设、变更、撤销程序,严格控制新开设财政资金专户。三是突出加强分析调度。对国库库款情况、财政专户资金情况每月进行分析并编制月报,着力推进库款管理、预算执行、债券发行兑付等协调联动衔接,保持合理库款规模,确保资金调度科学合理、资金存放安全有保障。

(三)加强内控内审管理,建立资金安全监督长效机制。一是内控制度覆盖到位。研究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通过全面梳理业务风险点,逐一对应制定防控措施,健全完善“1+8+29”内控制度体系,即1个内部控制基本制度、8类专项内部控制办法、29个科室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实现了对财政业务和人员管理工作的“全覆盖”。二是内控信息化提升到位。根据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将内控建设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每个模块,将内部控制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措施与系统建设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内审内控信息化水平。三是内控考评检视实施到位。将内控管理纳入局各科室年度工作考核范围,聚焦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梳理各板块指标和评分标准,制定《沂南县财政内控检视工作方案》,对审计、预决算公开及内控检查等发现的问题逐一审核,制定整改措施,强化内部管理,从内控角度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四是内控建设拓展到位。在做好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乡镇财政部门内控指导力度,同步推进乡镇财政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财政内控管理水平。

科学理财、有效评价、强化监管,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一)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实现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绩效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并联”。一是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出台《沂南县县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和《沂南县县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结合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等办法规定,逐步构建起完善的“1+N”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二是严控绩效管理链条质量。严把事前绩效评估关口,新增政策或项目必须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加强绩效目标申报约束,提升目标设置科学规范性。建立绩效跟踪监控机制,及时纠偏、止损、促慢、提效。坚持部门评价和财政重点评价双管齐下,通过项目评价、自评抽查复核、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全生命周期跟踪评价等方式,推动事后评价做全做细做实。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管理纳入对县直部门、乡镇综合考核,硬化绩效管理约束。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改进管理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沉淀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统筹安排。对政策、项目和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良”等次以下的,按规定压减相关预算,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二)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实现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一是强化信贷担保。充分发挥国有金融资本优势,积极推进智圣融资担保加入省级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推广“鲁担惠农贷”,全县15个乡镇(街道)实现业务全覆盖。2022年以来,共开展鲁担惠农贷949笔,财政兑现担保费412万元,撬动金融资本61921万元。二是发挥基金引导作用2022年设立财金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专项基金2000万元,用于涉农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费用补贴等,引导县农商行将信贷资金投向乡村振兴领域,撬动金融资本117亿元。设立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对企业技改、研发费用进行以奖代补,对扩大生产规模、创新型企业培育、质量品牌建设、技术研发等进行奖励,引导撬动社会资本200亿元,有效发挥财政引导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用好政策性保险。以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为抓手,通过稳步开展重要农产品保险,推动农业保险继续扩面增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保险机构服务能力,以财政“小资金”保障农民免受“大损失”,不断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压舱石”和“助推器”作用。2022年以来,各保险公司决赔金额超过4297.2万元,切实保障了农户利益。

(三)加强国资运营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抓系统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依托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行程序,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流程,建立资产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收入管理、产权管理、信息化管理等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框架体系,实现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机“并联”。二是抓创新促监管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创新国企劳动用工、人事管理、薪酬管理三项制度改革,要求国有企业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完善员工进出机制。实行县属企业岗位和员工编制总量控制,集团本部领导人员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管理。对企业员工薪酬实施总额管理,建立薪酬和企业劳动效益挂钩机制。三是抓制度促重点领域规范监管。从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国有资源整合等重点领域发力,通过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完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实现联合式、穿透式、闭环式监管,向规范监管要效益。

(本文作者系沂南县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 尹永来 沂南县财政局 杨瑞玉


责任编辑:王琳晶
审核签发:于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