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陕西省岚皋县民主镇明珠社区的“慈善幸福家园”,就听见嘹亮的歌声飘散过来:
民主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金顶银墙秀丽的山乡……
正在指挥大家练歌的是高书友,今年74岁。他原来是民主镇政府的民政干部,退休之后当过集镇的老年协会会长、老干党支部书记,去年因为年纪大辞去了这两个面向全镇服务的职务,回到集镇所在地的明珠社区,负责老年歌舞队的业务组织。
今年年初,明珠社区在陕西省、安康市和岚皋县三级慈善协会的帮扶下,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基地,连接集镇的广场、公园、医疗、教育、文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公用设施,建起了“慈善幸福家园”。高书友把歌舞队的作词、作曲、配器、伴奏、领唱和编导等主创人员组织起来,每天练唱自编歌曲、排练新编歌舞,同时收集、整理和改编、演唱当地民歌,文化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正在练唱的这首《民主是个好地方》,由堰门镇中心小学教师罗茂盛作词、作曲。在过去十几年里,他只在家中玩点音乐,自娱自乐退休后在“慈善幸福家园”,不仅能发挥自己的音乐创作、钢琴演奏才干,而且为社区群众服务。他认为,作为老年人,能让个人爱好产生社会价值,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为!
退休工人宋德新在这里感受到了“老有所乐”,他一生热爱乐器,年轻时的吹拉弹唱,被人批评为“不务正业”,现在到“慈善幸福家园”来玩乐器,不仅成了正经事儿,还被称为能人。和他一同来的宋成仙说:“身为农民,六七十岁了也不好意思退休的,有点音乐爱好也不便于放手玩耍,每天多少都得干点农活,不然会落人嫌话的。现在到这儿来参加歌舞队活动,自己尽兴,家人支持,社会公认,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呀!”
在“慈善幸福家园”享受“艺养天年”的还有三支广场舞队伍,每天傍晚活动于社区广场、镇政府广场。以吕发桂大妈为首的一支队伍,既拍抖音,又唱歌跳舞,在一个名叫“白杨树”的小广场上独立活动,一乐就是两三个小时,人称“半专业剧社”。年过六旬的伍先民大妈,唱歌、跳舞、玩抖音,快乐得成了当地的“文化名人”。
安康市慈善协会会长崔光华表示,“慈善幸福家园工程”是由中华慈善总会部署、陕西省慈善协会列为“一号项目”在全省实施的重点工作。这项工程对于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巩固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康市以“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为抓手,推动慈善事业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去年着手试点,今年大力推广,计划普及到百分之八十的村委会和农村的集镇社区。为了让“慈善幸福家园”充分发挥作用,市县慈善协会坚持每建一处,都要推行创建一个慈善工作站、募设一支互助金、办好一个关爱中心、建立一个慈善公约、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慈善幸福家园”建设。
岚皋县去年在城关镇号房湾村试点,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好评,大家认为这是助力乡风文明、推进共同富裕、加强社会治理的一大好事,岚皋县慈善协会会长邱仕君说。
明珠社区党支部书记曹刚平介绍,社区有4736人,近半数是留守人员,自从有了“慈慈幸福家园”,让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起来,从而活跃了社区群众的精神生活,使大伙的精气神极大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也大为提升。
高书友说,每天来“慈善幸福家园”活动的老人除了唱歌、跳舞,还可以打扑克、下象棋、学书画,以及进行个人喜爱的各类健身运动。年过八旬的王泽明老人,以前闲在家里,如今每天来这儿下象棋,不仅重拾了年轻时的爱好,而且焕发了青春,以其“不倒翁”的豪气,既受人尊重,又活出了尊严。
这些快乐老人,在社区党支部及妇联会、老干协会的扶助下,在慈善工作站、文化志愿者和包联企业的精心组织下,以演唱自编新歌为主,既歌颂党和政府、宣传政策法规,又颂扬新风尚新成就,宣传好人好事,成了受人欢迎的“文艺宣传队”。同时,他们收集、整理、改编岚皋民歌,也在传承着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前,高书友所在老年歌舞队参加了镇上的庆“三八”活动,后面还要参加全县的乡村振兴演出和“五一”活动演出。采访时,他一边向队员们分配任务,一边兴高采烈地介绍说:现在正在创编节目,准备搞个主题演出活动,专门歌唱咱们的“慈善幸福家园”!他的话音刚落,快板排练就开始了:
有了才艺就有乐趣,
人生从此更有意义;
艺养天年乐开怀呀,
慈善幸福家园让咱晚年生活甜如蜜!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