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群众文化每一年都有很多创新,因为我们不走寻常路!”提起一年来群众文化工作,三亚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如数家珍。三亚市作为旅游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主客共享为特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群众文化有声有色。
整合艺术空间,不再默默无闻
散落在三亚各个角落的艺术空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如果不被整合不被利用,这些文化空间将会浪费。如何发挥好利用好,让他们主客共享更好地惠民呢?今年三亚市群众艺术馆创新做法,首次集结13家美术馆联盟单位及全市十余家旅游企业,于中秋国庆期间重大节日在三亚开启“艺术+旅游”的“艺次元”之旅,为旅游企业打造新“卖点”,给市民游客增添新“看点”。
9月24日,2023三亚艺术盒子旅游文化周暨美术馆联盟授牌启动仪式在三亚市群众艺术馆举行。活动以三亚美术馆联盟艺术联展为核心,打包了各展馆周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资源,其中不乏充满艺术气息的小众景点,同时结合“艺术护照”“艺术旅游地图”等形式,以旅游盖章打卡的形式共同呈现,方便市民游客在观展之余,就近赏玩三亚热门旅游景点。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举办了三亚市美术馆联盟授牌仪式,为联盟成员单位和理事单位共15家单位颁发牌匾,这也标志着三亚美术馆联盟正式成立。三亚美术馆联盟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着力点,旨在为三亚市艺术空间搭建共享平台,全力助推三亚艺术事业发展。
“在目前全国各地到旅游目的地打卡美术馆的热潮下,把三亚地区的美术展厅整合起来,借助‘双节’的流量,联合办展,无疑对于三亚的旅游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单个的展馆影响力虽然很小,但汇集在一起就是三亚文化的力量。”三亚市群艺馆负责人表示。
拓展空间,活动开进免税店
三亚是个典型的旅游城市,大大小小的免税店使很多游客心之所向。游客在哪里,公共文化的触角就服务到哪里。三亚市群众文化打造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5月22日至28日是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三亚市群艺馆举办的三亚“仲夏”文艺生活节暨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主题活动,在国药中服免税三亚店广场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内容涵盖传统艺术戏曲、魅力广场舞、书画摄影展、非遗展销、户外影院等,
在流传千百年的崖州民歌和情感满满的黎族山歌对唱中,人们开始慢慢放下脚步,停驻在文艺舞台前,听古韵悠悠的海南八音奏响专属于三亚的乡音,灯光轻缓的旋律,讲诉三亚的故事。
除了文艺演出,现场的市集更是艺术与烟火的碰撞。不仅有非遗墟市、艾鹿手工达人市集,还有大家最喜爱的美食市集。非遗墟市以线上“非遗+电商+直播”和线下打造市民沉浸式体验模式,展示三亚非遗的独特魅力。场外的游客朋友也可以通过直播间了解非遗,并购买到非遗工艺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互动氛围都非常热烈,“我今天是特意带着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来的,老人可以看他们喜欢的琼戏表演和舞蹈演出,小孩子也能在这里做做手工、学习非遗文化知识,全家老小都非常喜欢这个活动”三亚市民王女士说。
让文旅活动开进免税店将继续不定期进行,贯彻主客共享文化空间的新发展理念,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通过向户外开辟更多公共文化空间,为三亚城市注入更多的文艺活力,搭建更多展示才艺、收获成就感的舞台,助推三亚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艺术扎根乡村,种文化下乡
“大山里的多巴胺艺术节”是三亚市群众艺术馆联合社会力量三亚精英女子俱乐部主办的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共吸引家庭一起走进大山里,走进大自然中,赏山间风景,享淳朴意趣,共同打造这场城乡融合的多巴胺艺术盛宴。
用心“护苗”,凝心授“艺”。联合社会力量,三亚群众文化活动将丰富多彩的寒暑假期活动送到大山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如同一缕清风吹进了山区,使得山区的“幼苗”更显勃勃生机。同时,也让城市的孩子走进大山,与山区的孩子们建立起友谊,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为促进非遗在乡村的传播,每个学校开设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培训课,如崖州民歌、藤编、黎族舞蹈等。雅林小学的特色课程《大地艺术装置》,由孩子们作为装置的设计者,以大自然为创作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作能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让爱和艺术走进山区孩子的心田,将继续推动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满足更多我市偏远地区少年儿童的文化艺术学习需求。
三亚市在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示范区,三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主客共享,紧紧围绕“建设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色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实践的创新区”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推进示范区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