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云南楚雄的双柏大庄镇有这么一座苏氏祠堂,历经数百年,承载了苏氏先人的清廉家风,从古至今,大庄苏氏家族在当地都颇有声望。
为继承发扬苏家优秀的廉政家风文化,苏东坡后人于康熙年间(公元1694年)建盖了苏氏祠堂,326年以来它承载了苏氏先人敦睦持重、崇学向善、严谨自律、秉节如竹的清廉家风,成为了后嗣子孙传承和汲取的宝贵财富。
现存于大庄镇文旅中心,题于民国二十七年的对联“根本眉山三苏秀;源头洛水一派亲”指的就是大庄苏氏始祖苏东坡以严廉并举的家风家训浸润苏氏一族,后世子孙兴旺、名人辈出,生生不息。
苏氏祠堂坐落在双柏县大庄镇大庄街正中,是双柏县现存唯一的“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脚楼”古代建筑。2012年1月,苏氏祠堂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到大庄镇拍摄《影像地方志<双柏篇>》纪录片,就将苏氏祠堂作为重点采景地。
苏氏祠堂坐向朝东,背靠犀牛山,面临沙甸河,建筑群分为照壁(高六米、长十二米)、仙鹤湖、石桅杆、祠堂四部分,总面积6072平方米。八字形敞开的“五滴水”大门飞檐翘角,挑梁穿枋,整个建筑群规划整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旧时大门口有两个石尊、两棵槐树,门上有清同治时期苏氏家族苏斯洋因忠义勇猛被清朝廷赐予“义勇巴图鲁”的赐匾,现存于双柏县文化馆。走进大院,祠堂共有房间51间,正厅房屋三间、厢房十二间、面房六间(含戏台)、耳房三十间,三方是走马转角楼,正中大院心种金桂、银桂、柏枝、紫竹等。大殿格子门镂雕三层花草,戏台墙上有“水漫金山”的绘画以及《苏家氏谱》介绍,另四小天井及大院天井地面都有六角方砖。大院四周墙壁有花木鸟兽、山水人物等惟妙惟肖的画,满眼的雕梁画栋尽显恢弘气势。
数百年前,苏氏祠堂部分建筑毁于火灾。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4年),苏氏族人筹集黄金四十余两对祠堂进行了修复。民国12年和17年,祠堂又进行两次较大的修复。建国后,建筑一直作为大庄镇人民政府驻地。1986年镇人民政府迁出后,划归镇文化站管理使用。至此,其“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格调依存,但建筑群中石桅杆已荡然无影,祠堂部分正厅已被改造成两层楼房,面房、厢房、耳房除门窗有改动外,其基本风格仍在,院井地板六角砖已被水泥地取代,原八字形敞开的五滴水大门已无存。2002年,镇政府又对正厅和大门进行了修复,作为双柏县内仅存的古建筑,可从它恢弘的建筑气势和精致绝伦的雕刻工艺中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及影响。
古人云:“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古时大庄的村民们以祠堂为中心,聚族而居,苏氏祠堂成为了传承家训的载体。苏氏祠堂内保存的“修行成仙,尊者为鹤,诗书传家,读书是命”家训,“鹤”自是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寄寓着先人对后世子孙克绍箕裘的殷殷厚望,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鹤鸣之士”。
随着时代的变迁,祠堂的文化教育功能也逐渐凸显。从前苏氏祠堂中有专门的固定戏台,宗族遇节日庆典、红白喜事时演戏、舞龙、舞狮等活动都在祠堂中操办准备,搭台唱戏寓教于乐,是为了宣扬封建道德。为给子孙后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祠堂内还办有族学、私塾,将苏氏祠堂建成了家族廉洁教育的文化阵地,诉说着苏氏家族世代清廉,崇尚“诗书礼仪”、“文明继美”的优良家风,反映出家族知廉明耻、谨言慎行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
苏氏祠堂也是苏氏家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是家族中的长者向族中成员灌输家族廉洁意识、执行家教家法的重要场所。早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大庄苏氏先祖就与族人立下家训并要求严格遵从,家训内容如下:“各支人等,为严肃家教,以端正风俗教化。希望要以耕田读书为主,安守本分,大兴读书之风为耀。成名之后要进贡钱粮,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奖优劣罚。没有成名靠耕田种地如期致富,置办了田庄,衣食丰盛,但也要遵照古人的道理做人,依古人风气行事,戒掉奢侈之风。不论老少,不准偷盗、赌博、嫖娼,游手好闲、寻事滋事、放人田鱼、摸人鸡鸭、勒人黄谷、偷人菜蔬,打牌投骰子,引外匪入村,偷送牲畜给别人,所以各宗族支人才会更加昌盛,家道才会更加兴隆,祖宗后代也就会厚积薄发,光泽照人……”。为了维护族人的利益和规范族人的行为,苏氏家族一切行动以国法和“族规”为准,若有违者,则以族规处置。立合约行族规,旨在教育族人树立“廉洁家风”,既要严格要求自己,更要严格要求家人,为子孙作出好的榜样,才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教育示范作用,不断提醒着后人始终要洁身自好,清廉自律,造福一方。
据不完全统计,大庄苏氏从古时的苏那怀、苏宝、苏斯洋,到国民革命时期“滇军苏氏双杰”苏晋、苏绅,抗战时期国大代表苏铭芳,再到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的苏正国、留洋博士苏东波等,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从商从政的就有650多人。多年以来,无论是从大庄苏家走出的文人雅士、军届要人,还是为官从政、在外经商、在家务农的大庄苏氏后人,都世代遵循家训、严于律己,传承和发扬着廉政的作风、廉洁的家风,一起带动社会风气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大庄镇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在修缮保护祠堂建筑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祠堂的文化阵地功能、充实文化内涵。如今祠堂内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展室、双柏图书馆大庄镇分馆等,是干部群众学知识、学科学和开展文娱活动的主要阵地。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实现了时代精神进祠堂、理论宣讲进祠堂、书画展览进祠堂、免费送戏进祠堂、电影图书进祠堂,真正把苏氏祠堂建成新时代农民思想教育的大课堂和廉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舞台。
(阮坤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