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下午,“譬如青春——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刘海粟美术奖和明园艺术奖各5件获奖作品以及10位艺术家正式揭晓。
本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明园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发布会由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主持。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丁设,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特别支持、明园集团总裁凌菲菲,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张宇,影像部分策展人(特邀)木巾,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策展团队周阳、徐洁,以及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的十位获奖艺术家及媒体们出席了此次活动。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发言并介绍,刘海粟先生曾对青年画家寄语:要做时代的前锋,要做思想的前导者。“青年美展一直以来就致力于成为青年艺术家同频共振、新时代艺术启航的平台,在金秋十月,第十七届青年美展于10月20日在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序幕。”感谢大家莅临刘海粟美术馆,参加“譬如青春——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新闻发布会,共同见证这一属于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平台再次谱写新的篇章。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介绍了本次青年美展的基本情况,作为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重要青年美术展事,本届展览共征集到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地区的青年创作者的2256件/组作品,经过专家评选,共有169件/组作品入选本次展览。展览在艺术风格形式的选择上,不仅保持着对架上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的呈现,更关注了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媒体艺术、摄影艺术、绘本插图、动漫艺术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锐艺术样式,以期全面展现出青年一代对艺术的独特思考以及鲜活的创造力。
上海青年美展发轫于改革开放初期大背景下,自1980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40余年的历史,代表了一个时代青年的艺术理想和实践。众多艺术青年由此脱颖而出,展览也日渐成为青年艺术家们崭露头角的首选平台。翻阅历届展览的入选及获奖者名单,俞晓夫、丁乙、邱瑞敏、周长江、郑辛遥、蔡国强、张恩利、杨福东……千余个艺术界耳熟能详的名字映入眼帘,他们于青年美展中一鸣惊人,成为社会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甚至走向了世界,在国际艺术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可以说,上海青年美展的发展史,亦是见证上海乃至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历史。
本届展览特别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担任学术主持,展览以“譬如青春”为主题,阐述了‘青春’在艺术创造中所弥散出的生命芬芳,不仅喻示着中国当代艺术曼妙的未来,也昭告着新时代中国灿烂的希望。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描绘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话,那一定是‘青春’;如果用一个词语来确认当代艺术创造主体的话,那一定是‘青年’。‘譬如’呈现出展览的价值指向,而‘青春’则在这种指向中生成为新时代中国艺术创造力的象征。
为充分呈现新时代青年艺术家涌动的创造力和喷薄的生命力,本届展览在集结社会资源、优化作品征集及评选机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开拓和创新。鲍薇华介绍,一是构建青年艺术交流的嘉年华。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为青年艺术创想、展示和交流提供扶持力量。同时展览也将与观众建立更广泛的链接,通过观众互动、美育公教活动让青年美展成为青年艺术交流的嘉年华,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让青年艺术的活力渗透在上海城市文化的脉络中,通过青年艺术活动来赋能城市艺术的创新发展,讲述青春和美术的故事。二是搭建兼具学术性和创新性的艺术共享平台。展览紧扣当下新时代、新发展,坚持学术先行,着力艺术传承、发展和创新,特别关注艺术青年在科技和数字时代下的新思考和新体验,展现青年艺术实践和创作力量,回应社会关切、时代命题以及对艺术本体的探索和实践。三是展现青年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对标国际视野构建青年美展作品新格局,本届大展作品的征集范围更为广泛,作品种类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摄影、影像、装置、新媒体等各种视觉艺术的门类,让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利用各种丰富的艺术途径来展现自身的思考和表达。四是推进多层次青年艺术人才的选拔。结合青年策展人培养计划,增设了青年策展人社会选拔,获选者参与展览的策划。其次,对于入选作品进行评奖,评出“刘海粟美术奖”和“明园艺术奖”,奖杯特别邀请著名雕塑家杨冬白设计。
“青年美展正成为青年艺术人才的艺术启航站和加油站,不断助推艺术青年的发掘和培养。选拔而出的青年艺术人才将纳入青年美展的人才资源库,他们的艺术发展将得到持续关注并获得更多的机会,青年艺术人才资源的“滚雪球”的效应也将更加显现。”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说。
吴建棠《荒野中的折枝》220x330cm,平面作品(版画),2017年
其中,本届展览脱颖而出的青年策展人,以“譬如青春”为主题,对入选作品进行了内容和学术上的梳理和策划,以“俊彩星驰”“踔厉骏发”“载我与共”“灼灼其华”四个单元来回应展览主题。呈现出当代青年艺术家激越昂扬,意气风发的青春活力,他们深受中华民族厚积薄发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启发,传递出对国家、社会和历史的深厚责任感,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出艺术创作中的中国精神。
本届展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后举办的第一个青年美展,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作为一个展览品牌,将遵循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将焕新展览品牌,立足时代前沿、展现青春视角、凝聚艺术人才、关注艺术原创,赋能城市创新力,致力于发挥集聚青年美术创作人才、策展人才和美育人才的的平台和品牌效应,成为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和品格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广大艺术青年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
“我们明园集团旗下有两个美术馆,一个是明圆美术馆,一个是明当代美术馆。”明园集团总裁凌菲菲发言,介绍对本次青年美展的支持初衷。作为第一批的中国民营美术馆,明圆美术馆至今已经成立20周年,目前也是比较长寿的民营美术馆。我们明园公司是一家热爱艺术,热爱社会公益的公司。我们的美术馆完全是由公司全额拨款,二十年来,明圆美术馆和明当代美术馆一直是秉持着对艺术的支持和对学术的探究的方式来经营和策展的,很少做商业性的展览。比如说我们明当代美术馆都是以表演艺术为主题的,表演艺术所有的呈现基本上都是一次过的,连收藏都没有。
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计划上有哪些思考。凌菲菲认为,表演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深入到社会上的年轻人之中,成为年轻人特别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已经持续参与了六届青年美展。我们希望只要有能力,会对青年美展一直支持下去。因为青年是未来的希望,也是我们艺术界的希望,只要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投入到艺术的创作中,并坚持下去,这样我们艺术的春天才会一直持续下去。我希望我们青年美展一定要做年轻人的推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凌菲菲说。
青春是一种顿悟。影像部分策展人(特邀)木巾介绍,第一次看到西方影像艺术作品的震撼,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新的创作方式带回国内。随着对影像艺术的了解深入,也渐渐发现那些震颤心灵的西方大师作,深度地借鉴并融合了东方文化。她介绍,策展单元主要关注青年艺术家如何展现交融的力量,使用数字技术形式赓续东方美学精神,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并革新性转化,向世界传递东方美学的创新表达方式,展现中国文化自信。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