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我们是秦俑,曾经的颜色记载荣耀与辉煌”——传承创新 让文物“说话”

2023-09-28 14:10 来源: 文旅中国

9月10日,秦兵马俑、鎏金走龙、汉竹简、唐三彩仕女俑、唐三彩跪姿骆驼俑等来自陕西西安的一批文物宝藏,在城南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传统焕新计划”的舞台上“复活”了。他们充满浓郁地方风情和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表演,引爆全场。演出结束后,小观众们争相与这些会“说话”的文物合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演出结束后,小观众争相与演员们合影

时隔两年,西安演艺集团旗下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携儿童剧《我们是秦俑》第三次进京演出。这段发生在“午夜 25点”的博物馆奇幻故事,让首都的小观众领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陕西地域特色 传承多彩文化

“我们是秦俑,曾经的颜色记载荣耀与辉煌。滚滚黄河水,在我心中流淌;茫茫黄土地,是我最美的梦中天堂,biangbiang面吃得身体壮!吼两句秦腔,声音能传到太阳;信天游讲一部帝王将相,唱个地久天长!油泼个辣子真香,吃碗羊肉泡宽汤……”

这段朗朗上口的歌词,让观众对《我们是秦俑》中所包含的丰富多元、极富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元素一目了然。

儿童剧《我们是秦俑》剧中角色与对应文物

西安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西安儿童艺术剧院院长王丽虹介绍:“我们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挑选了11件文物,以儿童剧的形式,讲述了这些文物‘复活’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

在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三改三演”的过程中,有专家评价,这部剧中包含鲜明西安地域特色的历史知识与历史故事,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文化传递、弘扬传统文化,更是真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指示的一次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5点”新奇设置 让文物“开口说话”

近年来,儿童剧演出市场火爆,《我们是秦俑》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常演常新,被全国各地的小观众记在心里,自然有它的高招——通过创新的演绎表达,让平时博物馆里这些“高高在上”的神秘文物,在舞台上说话、唱歌、跳舞,与孩子们热情互动……

全剧以“午夜25点”为切入点展开大胆想象,兼具文物实体呈现和现代时尚风格的服装设计、台词中时或出现的淳朴又有趣的西安方言,各类艺术要素的完美结合,让这部儿童剧精彩异常,活泼的气氛中蕴含着历史的厚重,历史的讲述中又散发着时代的光彩。

儿童剧《我们是秦俑》剧照

其中,古老秦腔和现代流行电子音乐的有机融合,让全剧音乐尤其主题歌节奏感强、易于被传唱,可谓音乐创作的一大亮点。

“我们剧组专门邀请本地戏曲老师对演员进行戏曲集训。但刚开始大家都掌握不了秦腔演唱的方式和方法,嗓子吼破了也吼不出朴实而又豪放的秦腔味道。”该剧主演、秦大白扮演者呼少荣谈起学习秦腔的经历,整个人也生动起来,“后来,我们在舞台上‘吼’的时候,就回忆老师教学的画面,再加上自己的体会和积累,终于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激动之时,呼少荣在采访现场“吼”出了那句经典的“呼喊一句震天响……”让大家对演出充满了期待。

儿童剧《我们是秦俑》主演呼少荣饰演秦大白(右)

正是这些对于传统文化的焕新表达,让古老的文物在剧中真正“活”起来、立起来,也带动起博物馆奇幻狂欢夜的火热气氛,引发孩子们的无穷想象,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

让小朋友走出剧场后 走进博物馆

该剧自2019年首演以来,截至目前已在线下演了110多场,线上线下观众超200万人次。经常有家长和小朋友走出剧场,就迈进了博物馆的大门。良好的演出反馈,也在督促着每一位剧组主创思考,如何在今后向青少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剧照

王丽虹介绍,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一直都在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戏剧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她说:“2017年,我们就创排了一部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反映中国农耕文化的《二十四个奶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25点狂欢之后,我们饰演的角色就要恢复文物原本安静的状态。那时,我的心里既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受,同时还有一种更强烈的体会,那就是时间定格瞬间的‘永恒’。”呼少荣说,“我们希望能引导孩子们一起去了解这些文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故事和历史价值,体会这种‘历史的永恒’。”

儿童剧《我们是秦俑》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谢幕

据了解,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十分重视此次参演“传统焕新计划”,主要演员的化妆、头饰都是重新制作的,以适应小剧场演出与观众更近距离的交流互动。王丽虹表示“‘传统焕新计划’十分有意义,期待项目今后能多多关注儿童剧的发展。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也将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更多可能,创作出更多优质儿童剧,让青少年儿童领悟中国故事里的精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