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华夏观察 | 深圳民治街道红色京剧《白石龙》之《蔡嫂闯关》首演暨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启动

2024-06-23 14:32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21日下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腾学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盛宴。由民治街道与春华京剧协会联袂打造的红色京剧《白石龙》之《蔡嫂闯关》在此举行首演活动,同时,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也正式揭牌启动。这部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的红色京剧,不仅是民治街道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又一创新举措,也为当地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界齐聚,共同见证京剧新作诞生

活动现场,深圳市龙华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民治街道相关负责人,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负责人,以及来自龙腾学校、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等十余所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各界代表与白石龙红色后代、华侨、港澳人士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京剧新作的诞生,并为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揭牌。

《蔡嫂闯关》取材于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这一历史事件中的真实故事,主角“蔡嫂”的人物原型即是“大营救”中的白石龙村村民黄忠元。创作团队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多次拜访黄忠元后代,了解她冒着生命危险闯关过卡,为游击队传递重要情报和电台零件的英勇事迹。通过独特的京剧唱腔与舞台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这部京剧作品生动还原了黄忠元的英勇形象,让观众在艺术的熏陶中深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创新举措,红色文化走进群众心里

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响起,激昂澎湃的唱腔回荡在剧场内。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和深情的演绎,将蔡嫂这一英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观众们被剧情深深吸引,时而神情紧张,时而手打节拍,高潮之处更是连连叫好。许多观众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京剧唱腔的魅力,对京剧这一国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喜爱。

作为民治街道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创新举措之一,《蔡嫂闯关》的成功首演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红色文化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治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呈现红色文化,感受革命先辈浓厚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得以延续和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春华京剧协会作为辖区民间社团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广和传播京剧艺术。协会演员大都来自辖区居民,有的退休前还是专业演员。他们发挥各自所长,通过身边人来演绎身边事,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基金启动,助力红色文化保护

在《蔡嫂闯关》首演活动结束后,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揭牌仪式如期举行。这标志着由深圳市民治白石龙股份合作公司发起设立的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旨在加强对白石龙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基金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原真保护、资源开发、奖励资助等工作中,促进白石龙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龙华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白石龙村作为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重要中转站,被誉为“小延安”和“中国文化的再生之地”。去年,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入选第十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名单,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继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后,该纪念馆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殊荣。自2005年9月开馆以来,纪念馆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白石龙社区于2017年启动“红色小小讲解员”项目,累计培养了255名有上岗能力的讲解员,覆盖龙华区数十所学校。这些孩子们走进纪念馆,从曾经的参观者变成参与者、传播者,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色后人齐聚,传承革命精神

在基金启动仪式上,部分大营救参与者的后人也应邀上台,接受少年儿童的献花致敬。有些红色后人甚至从香港、广州等地赶来参与活动,观看演出。他们表示,有责任将先辈们的红色故事讲好,希望运用好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挖掘更多的资源,将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

此外,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捐赠仪式。深圳市水木一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书香门第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仁合医院、中航智能慈善基金会等爱心企业向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进行了捐赠。这些捐赠将用于支持基金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的启动和《蔡嫂闯关》的成功首演,标志着民治街道在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民治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以多种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龙华区乃至深圳市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支持,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供图:伍霓虹)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