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初七上午十时,农历一年一度的“人日游草堂”祭拜活动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在盛装仪仗的带领下,伴着古乐声,庄严肃穆的祭祀队伍缓缓走向大雅堂,分别完成了净手、奠帛、舞祭、礼祭、乐祭等环节;主祭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泉诵读祭文,并带领各界群众在司仪的唱礼声中向诗人塑像三鞠躬,以表达对诗圣杜甫的深深敬意。
祭拜仪式结束后,随即举行了“人日游草堂”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草堂唱和”诗会。今年诗会前期特别走进学校,征集诗歌故事视频参赛作品,将诗歌故事进行线上传播,激发青少年及家庭对诗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现场以诗歌朗诵、诗歌讲解、诗歌故事解读等形式分享诗歌趣味故事,引来大批观众驻足欣赏。最后,还举行了《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纪录片导演见面会,听导演解析拍摄诗圣杜甫的故事。
此次活动草堂还在工部祠杜甫塑像前布置供桌,备齐鲜花、文房四宝和大量红梅枝以供自发前来的众人取用祭拜杜甫,以表达对诗圣杜甫的崇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此外,在高适与杜甫酬唱佳话的另一所在地——崇州还同时举办了“人日游草堂”分会场活动,以诗歌吟诵、诗书画展览、诗意歌舞表演等形式,以诗聚友,以诗传情,共续诗坛佳话。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向记者介绍,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古礼祭拜诗圣仪式自2009恢复以来,先后邀请了文化名人张志烈、谭继和、魏明伦、康震、梁平、阿来、吉狄马加、李敬泽等担任“人日”祭拜仪式主祭人。“诗圣杜甫是大雅文化的代表,诗圣祭拜仪式是后人表达对先贤尊崇的一种方式;草堂唱和诗会则是传承诗歌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刘洪馆长表示,“今日的人日游草堂活动不仅是一场歌颂友谊、传承文化的节日盛会,更是一个弘扬中华民族魂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优秀平台。”
28下午,作家阿来还在草堂书院开展“好雨知时,润物无声——听作家阿来讲杜甫与四川”的讲座,让市民游客更细致地了解到杜甫笔下的四川,感受他的家国情怀。
活动背景资料:
“人日”由来
何谓人日?传说女娲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晋人董勋《答问礼俗说》云:“正月初一是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七日为人。”
“人日”与草堂的关系
自宋以来,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明清时期,这一祭拜活动流传更广。据史料记载,明初蜀王朱椿就开祭祀杜甫之先河。又据文献《修杜少陵草堂以陆放翁配飨记》所载,“以涓吉日,以中牢祀先生(杜甫)。”中牢即猪羊二牲,反映当时祭祀杜甫是以猪羊二牲之中牢进行祭礼,可见祭礼极为隆重,说明了祭祀杜甫的活动由来已久。
至清代,人日祭杜已成为成都的一大风俗。溯其渊源,还要从杜甫与高适的友谊说起。当年杜甫漫游时,曾与李白和高适两位大诗人相遇,结下真挚的友谊。杜甫流寓成都时,高适正在蜀州(崇州)做刺史,经常资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适在人日那天题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寄赠杜甫,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公元770年,漂泊于湖湘的杜甫有一天重读高适这首诗,当时高适早已亡故,睹物伤情,遂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以寄托哀思。从此,高杜人日唱和的故事便传为诗坛佳话。清咸丰年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在果州(南充)返成都的途中拟成以上对联。他熟知高杜人日唱和的典故,抵蓉后特宿于郊外,等到初七人日这天,才进草堂题就“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对联。此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挥毫吟诗,凭吊诗圣。此后便成为成都人的一项重要文化生活。辛亥革命以后,此俗渐衰,直到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首倡恢复人日游草堂的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十一届。
“人日游草堂”活动秉承传统民俗文化特点,重在诗歌文化,力求雅俗共赏,现已成为富于传统文化内涵、极具成都特色的节日文化盛宴。每年人日这天,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相偕至草堂凭吊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祭诗圣杜甫文
维公元二零二三年,岁次癸卯,正月初七人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社会各界人士,聚于大雅堂前,谨具鲜花雅乐,敬祭诗圣杜甫先生之灵。辞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脉赓续,承传未央。文化昌炽,郁郁煌煌。文起八代,诗盛汉唐。杜甫诗篇,璀璨其光。入蜀图经,备载其详。岁行四役,离苦何伤。山川迥异,忽在一方。方至成都,暂宿僧房。亲友资助,他乡故乡。卜地诛茅,经始草堂。人事风物,并留诗章。春雨润物,浣花沧浪。娇莺恰啼,花蹊寻芳。鸬鹚夕照,晒翅鱼梁。窗含西岭,白鹭一行。蝉鸣古寺,鸟影寒塘。邻翁对饮,酒话麻桑。茅屋风破,哀民凄怆。民间疾苦,斯须不忘。耿言直笔,诗史无双。与民同命,与国同殇。民胞物与,诗圣名扬。
新柳弄色,梅蕊飘香。古木森森,修竹篁篁。岷山皑皑,锦水源长。于此人日,拜谒草堂。缅怀诗圣,想象容光。高杜酬唱,情谊永彰。少长济济,雅韵琅琅。诵诗思人,宛在一旁。诗教随风,潜入胸膛。光阴代过,国运日昌。民族复兴,我辈担当。惟愿祖国,繁荣富强。更祝人民,幸福安康。工部道德,拾遗文章。广布中国,臻于四方。千载不泯,万古流芳。尚飨!
(图片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