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起北纬3°51′,北至53°33.5′,南北跨越近50度、5500千米。全国拥有3万多花卉品种,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木本植物、乔木植物等,数不胜数。从新疆的天山雪莲,到江浙地区的银缕梅,再到两广地区的金茶花,亦或是春日里缓缓舒展的桃花、杏花、牡丹花、山茶花,绯红明媚,渲染着美好的中国画面。
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的指导下,中国旅游报社举办了“春时花海”全国特色旅游资源梳理展示活动,在最美的春日,跟着赏花地图,聆听花开的声音,更有“日用而不觉”的花花美食、服饰、物品,等着你来发现她的美。
这次,让我们来感受荷花的冰清玉洁吧!
荷花是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南北各省,自生或栽培于池塘或水田中,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的最佳观赏时期是每年的6月至9月,在宫廷园囿或私家庭院常可见其亭亭玉立水中央。
为您整理了部分荷花观赏地,请查收>>>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从《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到《离骚》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从湖中无边好景到桌上清雅小宴,从青铜工艺制品到各色荷花发簪……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之姿令无数人心向往之,使其深深渗透进中华文化中,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日用而不觉的联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芙蓉自有百里香
清雅风姿
在我国诗词文化中,荷花最早与女性建立了隐喻与类比关系。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种表现手法是《诗经》中的常见隐喻。在“山有”、“隰有”的起兴句式后接上“扶苏”、“荷花”一类的花草植物以表达爱情,又因荷花颜色娇嫩,与女性气质相契合,故在这里是用荷花指代女性。
而高风亮节的士大夫形象这一人格化特征被赋予荷花,则最早可以追溯到《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在这里荷花指代隐士服装,体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士大夫的高洁之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
浮香圆影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百亩荷花竞争春。
在四川成都方兴社区,乘一艘乌篷船,坐于船头,于千亩荷塘中穿行,咫尺之间便可观芙蓉美人妆,深吸一口,满鼻只闻沁人荷香。从船下行,穿过人工小道来到高处,极目远眺便能见百亩荷花高低错落,粉白之色点缀其中,随手一拍都是好风景。
吃货眼中荷花有百味。
荷花百宴
荷花之美,不止在文人眼中,更在吃货眼里。
在晚春时候,宴请宾客之时若想摆上一桌荷花宴,简直不能说是再简单。荷花吃法众多,要怎样吃、如何吃,都可根据自己和来客的喜好决定。
以猪五花肉、葱粒等为主料,用荷叶包粉蒸肉,食荤不油,荷香宜人,是四川人的最爱。
若是要吃甜点,就做道荷花酥,可以考虑水油、油酥、椰蓉三种面团制作材料。
荷花浑身都是宝,具备极高的药用价值。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等均可药用,是夏季清热消暑的必备之物。
为何而来?为荷而来。
荷香入器
正所谓“人间巧艺夺天工”,古人之于荷花的喜爱更体现在他们制作工艺品时对荷花的运用。
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取材于自然界,荷花形象被制成壶盖,与被人们神化的龙、蛟、鹤共同成就这一方壶,标志着荷花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高洁神圣的象征。
如今,荷花工艺品仍然在市场上占据着主流地位。从喜好汉服的女孩们常戴的荷花发簪,到各色荷花样式的家装,人们对荷花的喜爱从未消退。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待到小荷尖角时,我们向着那百亩荷花池奔去,共赏那荷花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