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北京市曲剧团创排了大型新编历史剧《少年天子》,该剧上演时曾引起轰动,频繁获奖之外,还被专家称之为继《杨乃武与小白菜》和《珍妃泪》之后,北京曲剧最具代表性的清装戏,为北京曲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经验。时隔35年,北京曲剧《少年天子》启动复排,并于8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以崭新的面貌亮相。这部经典剧目复排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守正创新,复排迎接新挑战
北京曲剧《少年天子》根据第3届茅盾文学奖、作家凌力的同名小说改编。这出戏的成功,得益于原著丰厚的文本基础,作家把清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诸多风云人物和系列历史事件,以全方位的大视野,波澜壮阔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深刻描写了清初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利益诉求与命运。北京曲剧的改编,把原作广阔的生活画面,浓缩到以福临和乌云珠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宫廷生活中,并围绕这条主线,勾勒了以少年天子福临为代表的主张汉满文化融合一方与朝野中反融合势力的争斗。1988年剧目演出后,业界一致认为,该剧从文学剧本、音乐唱腔、舞台美术到导表演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舞台艺术整体的审美价值。
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少年天子》的排演成为当时北京曲剧艺术创新的一面旗帜。时隔35年,北京市曲剧团对这部剧进行复排,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全方位地进行了提升。”崔迪表示,“《少年天子》复排版将戏曲化与时尚化相结合,将戏曲的写意和戏剧的写实更好地融合,添加了更多宫廷剧的符号表征,增加了礼仪展示和舞蹈表演。同时,在音乐、置景、服装造型上等多方面都有突破。”
秉承着对艺术的传承发展的深刻认知,北京市曲剧团将“守正创新”作为此次复排经典的准则。为此,全团在复排过程中始终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既要留住老戏迷,也要吸引新观众。“这对团队每一个人都是挑战。复排既要考虑把人物角色立住,还要考虑一出剧目如何在传承中创新。要‘守’住原来的菁华,‘守’住北京曲剧的韵味,也要‘创’作更多元化的演出形式,‘创’出更具国际视野的交流合作。”崔迪说。
不失原作精髓,不脱离当下审美
1988年上演的《少年天子》原导演余笑予,被业内称作“戏剧狂人”,曾导演过诸多不同剧种不同题材的剧目。在复排导演陈志飞眼中,余笑予导演推出的《少年天子》是一部有着高度水准、高度传播、高度赞誉的经典作品,尤其剧中的空间处理、空间转换、整体风格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创新性和探索性。“新时代下,我们复排这出现实主义悲剧,既不能失去原作的精神表达,又不能脱离当下的审美。”陈志飞说,“这次复排剧本做了部分调整,对剧情发展,规定情境、情景气氛进行了新的创作。同时,舞台美术、灯光设计、服装、化妆等也都有新的设计。”
于是,观众能够在舞台上看到,整部戏不再是一场一场单独个体的存在,而是将场与场进行衔接、连贯,一气呵成。戏不断,光不切,布景随剧情发展变化,从而保持了戏剧节奏的贯穿性连贯性。
当年北京曲剧《少年天子》在音乐设计上取得了极大成功,作曲戴颐生获“优秀作曲奖”,全体乐队获“伴奏奖”。此次复排剧目的作曲由顾静媛担任,她是作曲家戴颐生的弟子。这次顾静媛接过恩师的“接力棒”,她视之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作。
“复排剧目的过程中,总谱整理是一个繁复冗杂的过程。由于这出戏多年来没有再进行过现场乐队伴奏,民族打击乐部分,许多是当年老艺术家们灵活发挥的,并无曲谱记录。随着排练,要重新核对总谱、分谱的准确性,以及与新加唱段、音乐部分的融合。”顾静媛在梳理原版音乐部分内容的同时,在新版的音乐设计中,尽可能地表达出清初历史背景下宫廷音乐的色彩,并运用新的配器烘托角色内心情感变化,增加了蒙古族特色乐器马头琴、火不思、萨满鼓等,突出弹拨乐在宫廷音乐中的作用。
原版北京曲剧《少年天子》中有不少精彩唱段,这些曲目在复排版本里也都保留了下来。原版故事侧重讲述福临与乌云珠的爱情悲剧,而复排版则更加强化少年天子福临对宏图伟业的雄心壮志,丰富了政治斗争的内容,也相应增加了一些角色。对此,编剧张帆表示:“原剧时长比较长,这次改编做了一定情节删减和节奏调整,打破了原有的戏剧结构和表达方式,人物之间的戏剧交集更为紧密,戏剧逻辑更加清晰,剧情发展更加紧凑和连贯。”
谈及剧作上的提升,张帆表示,“复排版中的对白更符合戏曲特点,精简且精彩,在最短的台词中体现最多的内容和人物性格。尤其是福临和乌云珠的唱念交流中,避免缠绵在小情小爱上,更多体现了政治抱负和文化观念,剧目尾声还增添了福临的核心唱段。”
传承薪火,展现青春力量
《少年天子》里,孝庄太后是极具分量的人物,她既是福临与乌云珠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二人婚姻的成全者,在她身上既有封建统治者的专断,又不失人性的良知与舔犊之情。她坚定地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和满族的世袭特权,又能够接受和容忍新文化新思想。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许娣曾在原版《少年天子》中饰演孝庄太后,如今她在复排版中依然饰演这一角色,同时她还担任了复排版剧目的艺术指导。回想当年排演的情境,许娣记忆犹新:“余笑予导演提出‘无理不服人、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的创作理念,至今印象深刻。我演这个戏的时候还很年轻,也因为这个戏,得到了业界的关注和认可。几十年了,我一直对这出戏念念不忘。”
对于艺术指导这一身份,许娣既感到高兴,也感到责任重大。“这次创作团队以年轻人为主,青春洋溢,充满朝气。我跟他们一起排戏,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曲剧的热爱,感受到他们的刻苦努力,他们中间‘四梁八柱’齐全,一些演员在台上已有了‘好角儿’的模样,只要经历锤炼,不断精进,可以预见北京曲剧又一个黄金时期即将来临。”
此次复排,经过几番演员遴选,剧团大胆启用青年演员王厚义饰演福临,李亚桥饰演乌云珠。为了更好地构建角色、解读角色、全面塑造立体型人物,每个演员都认真学习历史,撰写人物小传。北京市曲剧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戴兵表示,“这次复排举全团之力,班底均为剧团的新生代青年主创和青年演员,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北京曲剧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天子》大胆做出了新的尝试,有‘老戏新排’的意味,在前人丰硕的成果上再创新,为的是让经典作品更具生命力,更旺盛长久,展示出剧团锦瑟年华的风采,展现出新时代北京曲剧的魅力和生机。”
据悉,北京曲剧《少年天子》已入选2023-2024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演员(剧目)名单。
(图片来自北京市曲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