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那个尚且依靠书信通信的年代,世界是“慢”的。一页信纸、一封家书、一本价值几个钱的小人书,常常会让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如今,信息社会飞速发展,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心安理得的“慢”逐渐成了一种奢侈。书信、小人书,甚至纸质书籍,都慢慢被放在了尘封的历史书架上。然而,有些东西却是不会改变的,例如阅读,是人类永久的精神文化食粮。
王养林在历尽千帆,体验了“慢”与“快”时代的生活节奏后,仍然与书籍常伴。他说:“看书写作,人说书呆子也罢,书痴也好,厮无所谓,这就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嗜书好坏,厮无顾及,反正,厮这辈子和书不可分割了。”
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图书馆承办、西安市13区县公共图书馆协办的第三届2022西安市公共图书馆百万数字资源寻找“阅读达人”活动,自4月22日启动以来,收到了众多读者和市民的投稿。大家分享阅读故事,特别是在数字阅读方面的新习惯、新感悟,以带动更多的读者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长流水不断线、持之以恒的精神,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读出收益,读出效果,读出华彩人生。
西安图书馆馆长胥文哲表示:“这不仅仅是在寻找‘阅读达人’,更是在推广‘阅读达人’,借助身边的故事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发现和享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读书的‘书香’氛围,让数字造福当代生活。”2022第三届寻找“阅读达人”活动目前仍处于征稿期(持续至9月23日截稿),计划于10月28日最终评选出新一届的“阅读达人”,颁发奖品和证书。有意向参与的读者可以通过书写自己的阅读故事,特别是使用数字资源的故事,按要求发往指定邮箱(xalibsz@163.com)参与活动。
阅读分享人:王养林
阅读故事:《嗜书》
村里欲望组建自乐班,就把能弹拉吼唱的聚集起来,发给乐器,记上工分,集中和分散结合练习。我父半生半熟的会一点乐谱得到一把二胡,就扯锯似的拉起来,可能是望子成龙心切,打算从小培养我学一门艺术,就把他一知半解的“嘟、嗳、咪、发、嗦、啦、啼”的音符强加于我。我可能没有音乐细胞,哼唱发音如老鸹吼,我对这些音符无一点兴趣,学起来如嚼蜡烛,我父心血付诸东流。
一日,我在外内急如厕,发现墙窟窿有一卷纸,扯出做手纸,发现竟然是一本小人书,好奇之心揣入怀,回家就钻入书中。没想到这本小人书勾起了我肚子里的蛔虫,唤起我读书的细胞,我把这本没头无尾的小人书翻来覆去看了不下一百遍,从此我有了我第一本图书,后来我才知道那本小人书名为《保卫延安》。这本《保卫延安》伴随我五十年,直至我们搬家不慎丢失了。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看书,千方百计搜寻小人书看,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放不下,都说吸食鸦片成瘾,我看小人书也成瘾,几天未看浑身难受,寝食难安。有新书就好,没有新的就把看过的拿出再看,反正不能闲下。
记得那是一个冬季,瑟瑟落雪声终于把正在看书的我送入梦乡,天刚刚微亮,突然有声把我唤醒,站在我炕前的是一个雪人,当我认清是我的发小时,我不耐烦地嫌他打扰了我的好梦,欲入被窝续睡,他说我给你拿来几本小人书,你要是不想看我就拿走了,这声如雷,我一骨碌起身跳下炕拦住他,书在哪里?书在哪里?他看我精光如猴,把我塞进被窝说,我就知道你视书如命,我在我舅舅那里拿回来几本书,昨天我看完了今天早上就给你送过来。说着就摘下雷锋帽,从帽窝里拿出两本小人书给我,我就不顾一切地看起来。我妈看见了说,现在都啥时候了,还不穿衣服?就等不得了?见书就像哈巴狗见稀屎哩。
第二年暑期,发小告诉我一个重要消息,说是看见一个给村上做木工活的人拿着一本小人书看,他看见那书名是《上甘岭》,向人家索要几次未果,现在那人看着看着睡着了,书还在手里攥着,我们就谋划把书弄到手。我俩一左一右匍匐到那人睡的床板前,试拉下书,可那人捏得紧紧的,没有成功,我俩就改变了战略战术,一个轻轻捏住书,一个用茅草去轻扫他的胳膊窝,那人遇痒翻身手松,没有睁眼,我们拿到了书,慢慢地退回,我们胜利大逃亡,喜得没有眉眼了,奔跑到一里之外的玉米地里美美地看了一下午,过了瘾,解了馋。
那时候小人书很匮乏,弄到一本如获人参,因爱看书成癖,就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后来发小告诉我,小人书不够看,还是看小说得劲,小人书容量有限,小说容量无限,而且详细。一日,他给我拿来一本小说,我记得是《铁道游击队》。里边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下去,抗日英雄们的事迹重重地打动了我,我一鼓作气看完了这本书,不但受到了爱国教育,还进一步加深了我看书的热情,从此,我从小人书的湖水里走出,扑进了小说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平原枪声》《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中外名著,这些都成了我的精神食粮。
从七八岁一接触书就爱不释手,到如今已过花甲之年,不知道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嗜书成癖我看都不能表达了。六十年来,几乎每天手中不离书,农业社时下雨天是我看书的大好时机,我可以不吃饭一整天看书,晴日时,白天劳动,晚上必看。走亲戚发现书就拿手中,要是没有书看,就看人家墙上糊的报纸,往往冷落了亲戚朋友。走在路上发现一片有字的东西,一页书纸,一片报纸,哪怕手掌大小也要下车捡起。后来社会发展,书越来越丰富起来,看书的机会大大提高,一头钻进书海满世界游玩。如今退休了,时间宽裕,读书正当时。西安市图书馆,钟楼书店,县书店,区图书馆……都是我的家,村里的书屋,报纸,甚至孙子的教科书都是我的饭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了书,我也提笔作文,发表了一些文章,编写了一百多个《百家碎戏》剧本,为文化江河里也滴入了一滴水。
看书写作,人说书呆子也罢,书痴也好,厮无所谓,这就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嗜书好坏,厮无顾及,反正,厮这辈子和书不可分割了。
“我是优秀荐书官”
推荐图书:《史记》
推荐理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又称《史太公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之间共三千多年历史,包括十二本记、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它开创了中国汉代以后各个朝代修史体例的先河,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其巨大深远的影响。除了史学贡献,《史记》还是一部典范式的文学巨著,鲁迅曾经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其不朽的文学价值。
《史记》无疑正是历史经典阅读的首选。它是我国最好的、最独一无二的史书,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称引,大量典故词汇皆出自其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描写荡气回肠,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从这个角度来讲,就算只对优美的古典文学感兴趣,熟读《史记》也是非常必要的,更不用说“读史使人明智”令人以史为鉴,所以我推荐此书,阅读之,必收益颇丰。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