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丨墨笔逸韵谱华章——崔培鲁国画艺术赏鉴

2022-12-10 17:49 来源: 文旅中国

中国绘画是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枝瑰丽奇葩,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伟大作品传世,论画也早有建树。东晋顾恺之较早就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绘画理论。南齐谢赫又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之论。而“气韵生动”又列为六法之首。这在中国文化史上已成为中国绘画的最高品评标准。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家崔培鲁先生,正是立足中国哲学之源,深谙六法真谛,缘物寄情,慧思独运,以诗书入画。其笔下之葡萄、牡丹、梅花、公鸡、蜜蜂等花鸟画及山水、人物画作品,以其中正和雅、浑厚华滋、章法严谨、墨彩洗炼、清新明快之艺术格调,赢得业内人士与高端收藏界的高度赞赏,曾被刘海粟大师冠以“气韵生动”的至高评价。

《昆明吟》

崔培鲁,字也鲁,号鲁芳斋主,山东枣庄人。1944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华商联合总会顾问兼书画院名誉院长。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儒家思想教化于天下。崔培鲁先生出生于鲁南古峄阳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酷爱绘画。早年就读于临沂艺校,师从著名画家王小古和皮之先老师;后又深造于中央美院国画研修班,受业于高冠华、郭怡孮等教授。对中国绘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与探究,加之取诸家之长,深受海派名家大师们的熏陶,又吸纳青藤、八大等历代文人画经典。其作品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在创作实践中尤重于传统、生活、学养、感情之融汇及时代精神的表达。在“师古不古”的基础上,汲取百家精华,苦心经营、睿智践行,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貌,且以“崔葡萄”与“崔杜丹”之雅号享誉画坛。

《紫气东来》

崔培鲁先生的葡萄系列作品,笔底蕴化颗颗明珠、晶莹剔透、翠玉紫烟。从强烈的意象视觉,到不求形似求神韵的笔墨语言的纵情表达,都在阐释新时代语境下,一代文人诗意化的精神寄托。他在其葡萄画上题写到“笔底明珠取意成,一株未尽一株生。如今不作青藤叹,颗颗骊珠照眼明。”充分表达了他的新时代翰墨情怀。崔培鲁先生以书法入画,笔墨运用特别强调书写性。他以浓淡有致的墨彩挥写苍枝秋叶,随之点画出葡萄盈盈玉珠,给人以清香氤氲,呼之欲出的艺术感染力。放笔挥洒一气呵成,气韵贯通。他画葡萄粒珠一笔写成,自显明暗光感,水墨韵味十足,

整幅画以点线面有机组合,并将音乐节奏及舞蹈肢体语言融入绘画。纵观他的葡萄作品,在师承恩师王小古的基础上,确乎凸显了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

《富贵牡丹图》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程十发先生曾为崔培鲁画展题写“六法翻新”的赞语。著名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先生给予崔培鲁画展“画笔之英”之题赞,又为崔培鲁的葡萄图挥笔题写了“此图写累累鲜实,大有琼浆玉液之感”之评语;艺术前辈朱复戡则为崔培鲁画展题写了“艺坛杰秀”的褒扬;海派名家王个簃亲笔为“崔培鲁画展”题写展名;朱屺瞻先生特为《崔培鲁画集》题写书名。时经八年之后,董寿平先生于北京又为崔培鲁画展题写了“六法精妙”的赞语。赵朴初先生亦曾为崔培鲁艺术工作室题写了“鲁芳斋”之名号。崔培鲁二度赴港举办画展时,刘海粟大师欣然在其的葡萄图上挥笔题写了“气韵生动”的高度赞赏;并爽朗地说:“我一百岁了,又收了个五十岁的学生”,以表达对崔培鲁先生的厚爱和期待。再者北京的华君武、吴作人、黄胄,以及南京的亚明、宋文治;广东的关山月、杨之光、以及国际著名书画收藏鉴赏家王季迁先生等,崔培鲁皆都亲聆过教诲和指导。

拜访央美老院长吴作人先生

在广州拜访著名画家关山月先生

艺术家总是要以其作品说话。可以说,各位前辈大师的赞许与首肯,加之崔培鲁先生执着艺术追求及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获得了社会各界及业内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故而使“崔葡萄”之名号,逐渐传响于大江南北以至海内外。

“年年谷雨正春风,常为花王写玉容。我与牡丹缘不浅,此身似觉是秋翁”。崔培鲁先生以《警世恒言》中之秋公自喻,寄深情于牡丹。他以独到的表现技法和情怀,在墨彩交辉中描绘国花牡丹的大美神韵。我们从崔培鲁画牡丹的诗词题句中深刻感受其对牡丹的情有独钟。他那诗意化的笔墨语言,跃然纸上的天香国色之英姿。“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在崔培鲁墨牡丹系列作品中,其运笔通过水与墨的润化交融,展现牡丹清逸淡雅,超然高贵的风情韵致。“放笔挥毫写花王,不知花香是墨香。”又题有“武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逸笔飞动的水晕墨章中,升华出墨韵生金的寓意内涵。清香可掬,跃然纸上,给人以富贵企极之神往,且又绚烂归于清雅平淡的美学感受。

《老干新枝年年春》

“画梅画铁骨,百折见志坚,点花不数朵,芬芳满地天。”他的梅花系列作品,在老干虬节,新枝勃发的意境中。暗香浮动,凌寒傲霜,红白梅相映生辉。充分表达了“梅花品格日月魂”的民族精神情操。他画的墨荷,阔笔大写,墨韵淋漓,给人以盛夏清凉爽快之感。再看他画的石榴图及题句“吾画石榴个儿大,采自峄县俺老家”。朴实无华,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怀。

《连年有余》

“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多年来崔培鲁墨耕践行创意性地将王维的《山水诀》画论引入他的花鸟画创作中。纵观他的墨葡萄、墨牡丹系列作品以及墨梅、墨荷、墨竹、兰草等画,更能彰显其传统水墨画之精髓及新文人画的时代精神。

崔培鲁数十年翰墨艺术生涯中,热爱生活、表现生活、涉猎题材十分广泛,画路宽阔而又全面,且工笔没骨大小写意皆精于表现。在他的笔下,人物画生动传神,写照新时代英雄人物风貌;山水画则雄浑大度,挥写出壮丽山河天地氤氲之气象。

1984年崔培鲁首次个人画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作为多年工作于基层事业单位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崔培鲁先生早已把文化传承作为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他走南闯北、四海交游、上下求索,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终于硕果累累,实至名归。1987年秋,崔培鲁和著名作家峻青携手南下,于深圳成功举办二人国画联展,受到深港地区党政文化及传媒人士好评。1989年12月,崔培鲁在香港华润大厦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得到香港五大中资机构支持及香港各界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褒扬。在国庆四十周年前夕,崔培鲁应邀到首都人民大会堂作画,他创作的大幅葡萄图和牡丹图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及天安门城楼收藏。1992年,崔培鲁调深圳南山区工作,筹建南山画院并出任文化馆馆长,并荣获深圳市文化局“组织工作奖”。在纪念深圳特区三十周年之际,香港文汇报记者特编发专稿“崔培鲁以大视野挥写深圳宏大叙事”发表于《中国改革报》。

崔培鲁向印度艺术家现场展示中国书法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崔培鲁先生走出国门,向世界各国展现和推广独特的中国书画艺术。1993年6月,崔培鲁应邀参加在日本东京美术馆举办的“第29届亚细亚现代美术展”并作嘉宾剪彩及致词。1997年6月香港回归前夕,应邀在中国驻英大使馆文化处举办个人画展,并赴英伦各地参观。1999年11月,崔培鲁应印度外交部文化关系委员会和印度驻华大使馆的邀请,以中国文化学者身份赴印度举办个人画展,并于新德里艺术学院讲学并进行中国书画示范表演,又到泰姬陵、孟买等地参访考察。有力地增进和推动了中国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1999年11月崔培鲁于新德里举办访印个人画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崔培鲁先生虽多年工作在基层,可他始终带有强烈的事业使命感和艺术传承的责任心。“老骥伏枥 , 矢志不渝”。进入耄耋年华的崔培鲁先生志洁冰霜,以大视野澄怀观道于中华千年哲思,以大花鸟意识挥写新时代人文宏大叙事。

《春华秋实》

崔培鲁先生的花鸟作品在国内外大展曾获取许多奖项,业绩卓著。故而,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列为中国艺坛“五大流派”之一,并出版国家文化传承人物个人专集,以及被评选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30位艺术名家。另应邀入编香港回归20周年大型纪念册且与沈鹏、黄永玉并列刊登封面。同时多年倾注于书画艺术教育事业。2017及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人民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多部;2022年应邀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巡展并被授予“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家工作室”荣誉称号。2022年7月又应邀于中国教育电视台“墨香”栏目,对全国青少年及社会大众进行现场书画示范讲座,为中国书画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崔培鲁先生正以“文以载道”的大文化理念和老当益壮之情怀,更加倾注于中国书画的创作研究和弘扬发展。他的艺术业绩和成果。必将在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创新发展,且老且从容,璀璨更辉煌。

艺术家简介

崔培鲁,字也鲁,号鲁芳斋主,1944年出生于山东枣庄市,早年就读于临沂艺校,师从著名画家王小古和皮之先,后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研修班深造。1992年调深圳特区创建南山画院,并出任南山文化馆馆长。1994年刘海粟大师为其葡萄图题写了“气韵生动”的赞语并收为关门弟子。1989年赵朴初先生为崔培鲁工作室题写“鲁芳斋”之牌号。王个簃、朱屺瞻、关山月先生相继为“崔培鲁的画展”题写展标。程十发、董寿平、黄胄、朱復戡等前辈也先后为崔培鲁画展题写了“六法翻新”“六法精妙”“乐此不疲”“艺坛杰秀”之评价和赞许。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华商联合总会顾问兼书画院名誉院长。

崔培鲁先生潜心于中国画创作五十余年,以中国花鸟画见长,人物、山水皆精于表现。他的绘画艺术被中国文联出版社推举为《中国艺坛五大流派》之一,多年来以“崔葡萄”“崔牡丹”之艺号享誉画坛。今年正值崔先生专业从艺六十周年纪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崔培鲁先生多次赴港澳粤沪等地举办画展,海外交流足迹遍及欧美日韩东南亚,曾荣获“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功勋金奖”。尤其他访英、访印两次个人画展为我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做出很大贡献。近些年国内众多出版机构为崔先生出版了大量高端名家合集及个人专册。2012年获评“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中国画艺术家”。2014年出版《国家文化传承人物·崔培鲁》专刊。2017年应邀入编《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纪念册》。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崔培鲁写意花鸟》。2021年8月参加海南博鳌艺术论坛及书画拍卖大展。2022年7月应邀于中国教育电视台“墨香”栏目向社会广大电视观众进行书画示范讲座。同年8月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崔培鲁名家工作室”荣誉称号。国庆节前夕被委任为“全球少年书画大会”分会场评委和导师。2022年10月被授予中国正能量文艺工作者“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供图:崔培鲁)

责编: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