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固山很好,是第二个井冈山。”毛泽东如此评价说。
“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这是陈毅赞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壮丽诗篇。
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赞誉的东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东井冈”也由此成为青原区一张最为闪亮的红色名片。
青原,是一方英雄的红色土地。这里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有革命旧居旧址400多处,还走出了20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资政育人的价值,是青原区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强化党性教育的“无价之宝”。
新一届区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的指引下,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持续强化红色文化教育,不断汲取红色力量,让“东井冈”红色基因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青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注重挖掘保护,建强红色“基因库”
翻阅档案,查找文献,在发黄的文字记录中,在一件件历史文物身上,在历史研究者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东固那一段段豪迈厚重的历史……
那么,如何让革命文物为爱国主义教育“发声”,让历史资料为红色传承“说话”,让红色的革命火种传递下去……该区普查、保护、维修三管齐下,使大批革命旧址、文献、歌谣、故事得以保存流传,让红色记忆历久弥新。
发动群众“查”。本着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的“三不漏”原则,广泛发动群众对其身边或祖辈留下的物品中可能存在的红色文物进行甄别、妥善保存或动员其捐给政府保管,确保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今年,共发现新文物点171处,整理红色标语2000多条。
坚持全力“保”。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开展红色文化遗址排查,设置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标志,对发现存在险情的红色文化遗址,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修复,尽可能做到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今年,已将8个红色遗址遗迹向上争资计划书上报省里。
确保原真“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加强红色文物修缮,对能够继续使用的旧木架结构、砖、瓦、石材、砖雕等,原汁原味保留,留住历史记忆。近年来,该区对11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进行了修缮保护,其中诚敬堂维修工程获得“全国十优工程”,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重投入,深挖掘,边保护,边开发。通过多种渠道,在青原,一个个破旧的革命旧址焕然一新,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起,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被广为传颂。
注重传承利用,凝聚红色“正能量”
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二·七”会议旧址、东固平民银行旧址、东固博物馆、敖上毛泽东旧居……一处处红色景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
这是青原区激活红色基因的一个生动实例。该区在对红色资源挖掘保护的同时,做活壮大红色队伍、打造红色地标、创作红色精品“三篇文章”,深化红色教育,把红色基因融入到青原儿女血脉里,使其代代相传。
壮大红色队伍。从基层党建、理论研究、文化艺术等领域选聘30余名专家学者,组建党课专家库;从优秀党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等人员中选聘50名,打造红色讲师团。同时,持续用力打造“东固红歌会”“小小红色讲解员”等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宣传队伍,“黄公略中队”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东固红歌会”作为全市唯一参加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
打造红色地标。做优红色场馆,推进“一核三区多点”陈展布展工作,增强其感染力;做响红色名村,按照“441”规范要求,全力推进东固敖上村、文陂渼陂村等红色名村提档提质,敖上村获评全国红色名村;做实红色地图,对全区221处革命文物点红色资源进行整合,推出“红星闪闪耀我前行”“东井冈初心驿站”等红色主题精品路线。
创作红色精品。编印红色教材,先后编纂出版《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将星闪耀东井冈》等10多本红色读本;开发红色课程,制作发行《红绿辉映东井冈》等一批党教电视片,推出渼陂村《“二七”会议的历史启示》等一批现场教学红色精品课程;打造红色影剧,创作推出了实景剧《万岁军》、情景剧《半面红旗》、院线电影《渼陂》等一批文艺作品,收集创作本土红歌200多首。
注重融合创新,点燃红色“主引擎”
青原传承红色基因,不仅仅是为了文化而文化,还注重在融合创新上出点子、下功夫——
该区结合新时代特点,突出做好红旅、红培、红节、红研、红展、红书、红演、红创等八大“红色+”文章,全面融入党建、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努力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融入基层党建。坚持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相结合,全面统筹辖区红色资源和党建资源,铸就党建品牌。该区东固畲族乡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红色信贷”“红色物业”品牌深入人心。
融入文旅发展。以渼陂旅游集聚区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青东公路旅游通廊建设及红色研学营地打造,推进“东井冈”红培研学小镇建设,其中东固畲族乡侧重红培+非遗、富田镇侧重红培+正气、文陂镇侧重红培+写生,呈现出各有差异又互通共融的研学新局面。
融入乡村振兴。注重用苏区精神感召干部群众,注入“红色基因”强心剂,撬动红色旅游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老区面貌焕然一新。该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在“红色+”传承的催生下,该区东固革命根据地成功跻身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之一、100个红色精品景区之一,青原也被列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获评江西省旅游强区等称号。
注重创先争优,锤炼干部“精气神”
传承红色基因,关键在于从中汲取信仰力量,提振干部的精气神,激励广大干部创先争优。
该区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饱满的精神风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一线”中锤炼“实”的作风。创新推行“一线工作法”,成立区委“抓落实”专班,运用“四不两直”方法对全区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明察暗访、督促检查,做到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跟踪问效;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红绿灯”通报亮晒制,每两个月开展一次项目招引和建设巡查,倒逼项目建设“加速跑”。
在“争先”中锤炼“拼”的干劲。坚持把创先争优作为工作基调,把赛马比拼作为重要抓手,在全区上下开展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招大引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大比拼竞赛活动,以实干检验发展成果,以实绩检验比拼成效,各单位各干部在赛马比拼中脱颖而出、走在前列的干劲日益高涨。
在“激励”中锤炼“硬”的锐气。建立双向激励机制,开展“四破四先”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强化“干部亮相、成绩亮晒、考核亮牌、问责亮剑”“四亮”管理机制的落地见效,首次评出工作漂浮奖,对各地各单位年终综合绩效进行量化打分、排名亮晒,并将结果充分运用到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评优表彰中,牢固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眼下,该区正在全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掀起“决战四季度,夺取全年胜”大会战热潮,把红色基因传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正在青原开花结果。
……
红色文化,必将永远在青原大地璀璨奔放!革命精神,亦将代代相传,赓续燎原!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