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6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携手北京壹据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据技术”)合作开发的一套古陶瓷溯源在线分析系统通过评审专家结项论证。
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西北工业大学遗产研究院院长程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崔剑锋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山西大学考古文博院院长、教授高大伦,山西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王小蒙,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韩建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黄信,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岩及海关等代表与会。
据了解,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承担的古陶瓷便携式XRF釉层元素大数据库建设项目是用科技方法解决文物考古研究的有益探索,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在古陶瓷产地溯源研究方面初见成效。目前已经形成包括100多处从唐代到明清的知名窑址,采集了近百万条陶瓷主微量元素数据的古陶瓷釉面成分大数据库。同时,壹据技术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古陶瓷智能检测程序结合手持式XRF也正式迭代亮相,并已与国内多家文物保护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融合正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从文物保护的层面来看,文物数字化的根本核心工作就是实施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目前,有很多文博单位在文物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基础数字化工作”“如何定义数字文物概念的内涵外延”“如何挖掘数字资源价值进行有效利用”这三个问题上。
对此,壹据技术总经理陈俊华认为,对于文博单位来说,文物数字化首要工作就是检测鉴定文物,在无损前提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大数据、算法结合,安全、准确地检测、认证文物的“验明正身”这才是第一关。
据了解,目前,很多文博单位文物藏品多来源于发掘、采集、收购、拨交、交换、捐赠、旧藏等渠道,以上来源方式除发掘以外,其他渠道来源的文物都亟需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科技认证。
让文物“活起来”首先要鉴定确认是不是文物,伴随着科技进步,科技检测因为缺少参照标本及大数据分析,权威性受到质疑,而且对文物要进行无损检测也对科技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壹据技术自主研发手持式XRF古陶瓷智能检测专用软件正为文物无损检测提供了最新的科技解决方案。
据了解,壹据手持式XRF古陶瓷智能检测系统,即X射线荧光光谱仪(简称XRF光谱仪),是一种快速的、非破坏式的物质检测方法。该设备通过数字化大数据、智能云计算在线分析,可快速解决古陶瓷的窑口及断代;具有无损检测、便携、快速;检测参考数据链条完整;检测准确率98%以上等特点,为田野考古,墓葬,沉船,生活遗址,博物馆征集,文物缉私等古陶瓷年代及窑口断代提供证据。
据壹据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介绍,该项技术具有古陶瓷检测专用算法;壹据科技APP高效智能算法,其功能速度快、分析准确;检测一键式出报告;标准化数据采集,数据梳理,数据评估上线;移动端及电脑端检测数据、报告无线同步,此功能适用于海关及博物馆使用,多终端登录权限方便于官方督查;每检测一件真品检测报告中提供检测参考的标本图片。
有分析认为,壹据技术具有多种类标本库、数据库等多项优势,将使古陶瓷鉴定更科学、公正,更具公信力,或将引领古陶瓷检测鉴定行业变革。目前,壹据技术XRF手持仪现已在北京金中都遗址、上海长江口岸二号遗址、陕西省富平银钩遗址等重要考古遗址进行使用。
据悉,壹据技术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已成为考察、研发、数据一体化合作伙伴,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壹据技术检测与数字软件开发提供指导,并实现文物数据共享,实现权威智能检测,从而实现从文物的数据化分析到智能检测的飞跃。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与力量,致力建立古陶瓷科技鉴定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文物数字化建设提供科技赋能,助推我国文博事业发展,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