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为了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助力全县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山大华特卧龙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资助任务,坚持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在学生数量多,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了教育扶贫各项任务,使有限的救助资金发挥出了最大的育人效果。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健全档案。
1、学校非常重视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按照困难认定和评审程序开展工作。首先召开资助工作会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安排部署各项任务;成立年级认定小组并对班主任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成立班级评议小组,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助学金评审告知书”,积极宣传资助政策。
2、学生自愿填写真实详细的个人申请表。班级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评议,按照评审流程对学生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上报年级,各年级评定小组对各班级评出的家庭困难学生名单进行认定,并将认定学生名单上报学校领导小组进行评审确认。
3、学校对学生名单进行汇总、审核,并在校内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学生填写助学金申请表上交相关材料,学校汇总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将所有材料严格按要求装订归档。
二、规范资助程序,做到应助尽助,资助成效显著。
1、把全部上交申请学生通过认定确定为特别困难学生、一般困难学生和困难学生三种,让10%的在校高中学生每年享受平均2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三年共资助2270人次,发放资助金227万元,实现应助尽助;为了配合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从大数据中对初中、高中在校学生进行摸底排查,筛选出在我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即时扶贫、低保、孤儿、残疾、相对贫困等困难家庭学生,将这些学生全部纳入重点资助范围,实现精准资助,杜绝了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周馨是卧龙学校西校区2017级1班学生,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父亲车祸去逝,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孩子,经济情况很差,面临辍学的困境。从高一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后,她深切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对她的关怀和帮助,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学习更加努力。今年高考取得了586分的成绩,考上了青岛科技大学,决心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国家与社会。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思想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学校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他们要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心,自觉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周中佳是卧龙学校东校区2018级13班学生,她父母去世后成了孤儿,跟着唯一的亲人爷爷生活。他自小就学会了自强自立,学会了洗衣、做饭、炒菜等,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使他避免了辍学的命运,感恩的她深深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和老师的关怀,激励着她不断努力,面对困难绝不低头,学习上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由以前的学习中游发展到今天的学习标兵,并被评为三好学生。
3、学校还十分重视培养家庭困难学生良好的情操,善良的人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知道“滴水之恩,涌泉回报”的道理。受到资助的学生不仅得到了几千元钱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和教育,他们都表示要更加刻苦地学习,立志要成人、成才,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将来回报国家和人民。
张静,卧龙学校西校区2017级12班学生。她父母离异,母亲精神压力大,身体不好,长年依靠吃药维持生活。虽然生活比较困苦,但通过国家和学校的支持与鼓励,加上她自己的努力,在今年高考中以604分的成绩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她认为国家助学金在生活上为她这样的贫困家庭提供了物质帮助,同时老师的谆谆教诲让她得到了精神力量。国家助学金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救助帮助她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即将将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她决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回报国家和社会。
资助措施的落实,为困难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助力学生健康成长。2020年学校被评为全县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把党的温暖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社会的温暖,让学生从小感恩政府,感恩社会,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助学、筑梦、铸人的巨大作用。(李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