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弘治七年(1494年)的除夕之夜,25岁的文徵明一口气写下了五首七绝,其中一首是这么说的:别人除夕忙碌的时候,我正在翻看抄录以前写过的旧诗词,不要嘲笑我这个书生太迂腐,一年又一年,书生的功名事业就在于这些诗文之中啊。
《甲寅除夜杂书 其三》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事是文词。
文徵明,名璧,字徵明,自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列江南四大才子。《甲寅除夜杂书 其三》中,可以看到文徵明一心向学,上进之心溢于言表,相比其他三大才子,文徵明开蒙得晚,才华也相对没那么出众,尤其在科举之路上,尤不顺遂。文徵明一生九次参加乡试,一直考到53岁均落榜而归。54岁那年,文徵明被同乡举荐入京,任翰林院待诏。但任职期间,爆发了著名的“大礼议”之争,文徵明卷入其中,虽侥幸脱难但也心灰意冷,仅仅在京3年多,文徵明便辞职还乡了。
文徵明 《群鹿图》
文徵明 《悟阳子诗叙》
尽管仕途不顺,文徵明在书画、文学方面却厚积薄发,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世人赞誉他为“四绝全才”。归隐后的文徵明,一直生活得愉快充实,怡情养性,最终寿至90,又怎能说不是人生的赢家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及中华珍宝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