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暑期艺术游,在安徽美术馆“遇见徐悲鸿”

2023-07-10 13:32 来源: 文旅中国



大奇至美,以艺通心。5月25日至2023年8月25日,值安徽省美术馆开馆一周年之际,安徽省美术馆特别推出了“大奇至美——徐悲鸿经典作品展”,希望通过此展让广大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历程,领略他的家国情怀和艺术魅力。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镇人,被尊称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为中国美术事业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

徐悲鸿曾说过:“绘画虽是小技,但可以现至美,造大奇,为人类申诉。”这句话深刻阐述了徐悲鸿对绘画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绘画不仅是一种可以表现至美、创造大奇的艺术,同时也是为人类呈现出自然之美的一种方式。

徐悲鸿以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理念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杰作。展览中《群牛》《奔马》《孔子讲学》《国殇》等众多经典作品不仅集中体现了徐悲鸿辉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审美理念,也反映出他以时代之画笔书写中国美术新的篇章。

此次展览根据徐悲鸿不同的绘画题材划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典守精粹、林籁泉韵、中国精神、传神毕现”。 

20世纪20年代,徐悲鸿在欧留学时的照片

一、典守精粹

徐悲鸿从小接受中国传统儒家经典的教育,他在《徐悲鸿自述》中说:“九岁既毕四书,及《诗》《书》《易》《礼》,乃及《左氏传》。”徐悲鸿不仅继承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后来还将深刻的思考融入艺术创作当中。他曾塑造过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中华传统文化人物,还时常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这些作品借古喻今,充分体现出徐悲鸿对中华传统经典的继承和发扬。

本单元展出的《孔子讲学》《国殇》《钟馗》等画作,是徐悲鸿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典故、传说寓言和民间故事绘制的艺术作品,他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热情,从古典题材中挖掘中华民族之精神,激发着人们的良知、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并融合了西方艺术之精髓,赋予典故中的人物和场景以全新的面貌。这些作品自诞生起就与社会时代产生强烈共鸣,一直影响至今。

《孔子讲学》 109x113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国殇》 107x62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孟子一节》 39x128cm  1937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二、林籁泉韵

纵观徐悲鸿一生,曾数次迫于情感、战争等原因而长时间远离家庭和故国,唯有画中世界,始终是他最好的精神寄寓。他常借助动物、花鸟、蔬果等题材,以富有寓意的诗歌或题跋、简逸的笔墨形式和闲适安静的内容,抒发个人情绪。本单元展出的《双喜图》《枇杷》和《桂林山水》等花鸟风景作品,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比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恢弘巨制,本单元的作品更具诗情画意,笔墨上也更为自由,这不禁令人慨叹,徐悲鸿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中国精神

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重重磨难,面对困难时局,徐悲鸿以满腔爱国之情,融汇中西美术技法,创作出大量极具时代特征与爱国主义情结的艺术精品,如《奔马》《壮烈之回忆》《巴之贫妇》等中国画。这批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坚忍不拔之毅力和威武不屈之精神,又隐晦地表达了徐悲鸿对民族存亡的忧愤之情。特别是他笔下昂扬驰骋的奔马,驰誉中外,展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奋勇直前的一面。还有徐悲鸿画中飞跃的鹰,亦或是屹立风雨之中的晨鸡,都给人饱满的生机和力量,传达了画家本人对革命必将胜利的美好祝愿。这种融于画作之中,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正是徐悲鸿“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奔马》 101x62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巴之贫妇》 102x62cm 1937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壮烈之回忆 131x77cm 1937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群牛》  95x178cm  1931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四、传神毕现

徐悲鸿在《画范》序中提出了绘画创作的“新七法”,分别是:位置得宜、 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或姿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虽然“新七法”是针对人物画的要求而提出的,但是从画理来说, 也适用于山水、花鸟等题材。多年的留学生涯使徐悲鸿有机会研究和吸收西方写实的造型体系,使他有一个要让中西艺术融合的愿望和明晰的思路。

本单元展出的《徐悲鸿自画像》《箫声》《马夫与马》等作品都体现出他坚定地践行这一绘画创作主张,作品既具写实之真又有意境之美,创造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革新意义的视觉典范。

《老妇人像》 34x26cm  1922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箫声》 80x39cm  1926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夫人像》 67x54cm 1947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本次展览由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美术馆共同呈现。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秦嘉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