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物 | 苏州博物馆:创新举措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2023-07-04 17:18 来源: 文旅中国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物新篇章的关键途径。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10个项目获评十佳案例。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活动。本版选取苏州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局4个入选的案例进行报道,展现文物工作者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取得的新成果。



苏州博物馆本馆将燃气锅炉改为电驱动热泵,消除直接碳排放。 苏州博物馆供图

江苏苏州博物馆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入选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名单。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和创新精细化管理,苏州博物馆积极探索创建国内首座运行碳中和博物馆,整体项目于2022年12月启动,目前已完成全工况变流量高效冷却塔更新,半年来已节省21%的电量,电费节省20余万元。待项目整体完成后,预计电能消耗降低25%,系统效率提升20%,每年节能收益近150万元。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2006年,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供暖制冷面积1.27万平方米,年均观众接待量约250万人次。由于历史原因、建筑特点、空间布局等客观因素,博物馆长期面临着高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苏州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积极与高校、企业专业团队联动,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在充分分析本馆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情况的基础上,苏州博物馆与专业团队合作,引进节能专利技术,制定了更加环保、节能、低碳、创新的设备运行优化方案。依托科技赋能,引进全工况变流量高效冷却塔,燃气锅炉改为电驱动热泵,消除直接碳排放,优化控制主设备及配套设备间,对每一个空调箱进行定制调控,专项优化新风系统,实现博物馆内不同区域零碳温湿控制调节,推进建设适合室内能源、环境与碳排放的数字化控制平台,有效解决了设备运行中能耗过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实现绿色低碳、高效节能。

融合“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两个要素并建立行业标准,是苏州博物馆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突出创新点。通过项目实施加强博物馆节能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以技术创新提升标准水平,以精细化管理推进标准建设。同时,该馆还提出适合博物馆的“零碳能源利用系统”,设计零碳工程实施路线图,实现碳排放逐步下降。

《苏州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2021—2025)规划》确立了“到2025年打造安全、协同、绿色、智能的智慧博物馆”的目标,并提出实施低碳改造项目的规划。苏州博物馆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规划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在部门《目标责任书》中将节能的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落实到位并定期对标检查、及时处理。工程设备部在严把质量关的前提下,首选耗电量低的设备用于更换或维修。信息技术部通过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强化办公OA软件的使用,规范各级流程,助力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通过制定绿色低碳制度规范,从制度层面稳步推进绿色办公、绿色施工、绿色采购,有序开展节能改造、功能提升、整合优化,不断降低运维成本。通过项目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指南及节能减排工作标准。

作为苏州的文化地标,苏州博物馆一直提倡人文、深度、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苏州博物馆本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名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绿色可持续发展案例中的典范。2021年开放的苏州博物馆西馆,作为一个近5万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馆建筑,在设计上延续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理念,实现了功能扩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西馆在设计上采用独立而又连通的10组方盒子形态,增加自然光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室外的博物馆广场则最大化实现绿色植物覆盖,实现小气候的良性循环。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表示,未来苏州博物馆将继续依托科技赋能,把精细化管理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做好绿色文旅文章,助力构建博物馆绿色发展新格局。

责编:朱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