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秦岭中段,是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天然分界线,素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等美誉。独特的自然风光使得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国内外旅游胜地,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沿线国家游客日益增加。语言景观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乃至三维建模等构成,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传统的语言景观译写以文本单模态译写为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多模态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涵盖语言、技术、图像、颜色、视频等要素,不同要素间具有互补性或非互补性的关系。因此,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译写中,要立足语言自身的多样性,加强多模态译写的应用,提高语言景观译写水平,发挥好多模态译写在文化传播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一、语境层面的译写策略
语境,即语言使用的场域。任何形式的语言交流均发生于特定的语言场域中,语境既是语言意义生成的先决条件,也对语言交流起到引导与约束的作用。语境涵盖多种类型,如行政语境、外交语境、商业语境、新闻语境、日常语境等。语境不同,语言的语旨、语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语言景观的译写中,要将语境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的多模态译写的语境语域有二:一是旅游语境。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旅游胜地,语言景观多模态译写的基本任务便是为域外游客提供便利。要遵循《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做好旅游宣传语、宣传册、宣传片等的多模态译写。二是地质语域。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涉及大量的地质学名词,如lava、lithosphere、reservoir、sequence等。在相关语言的译写中,要注重规范性、标准性。
二、内容层面的译写策略
内容层面的译写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译写的核心,涵盖意义层面的译写、形式层面的译写两大方面。就意义层面的角度而言,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以及谋篇意义三种,语言景观作为特殊的语言系统,其意义不逾越语言三大意义的范畴。就形式的角度而言,主要有语言、图像、声音、触觉等模态。语言景观的意义与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形式对语言景观的意义起到互补或制约作用。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的译写中,要深刻把握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从多模态译写的角度,发挥好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模态在意义生成与文化传播中的协同作用,增进域外游客对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的接受与理解。
三、表达层面的译写策略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的载体包括语言媒体、非语言媒体两类。语言媒体由纯语言、伴语言构成,纯语言为声音、字符,在文化传播中起主要作用,伴语言为音量、语速、音调、口音、语气以及字体形态、大小、布局等,在文化传播中起辅助作用。语言景观多模态译写既要注重纯语言的译写,也要关注到伴语言的译写,比如,将汉语的音节计时特征调整为英语的重音计时特征,使语言更易为域外游客所接受。又如,遵循域外游客的阅读习惯,将英文单词设置为大写字母,段落布局为齐头式,段落与段落间有空行等。非语言媒体指具有意义传播功能的非语言手段,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工具、环境等。非语言媒体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并且,与语言媒体中的信息相比,非语言媒体中的大量信息是隐藏式的,需要受众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基础。在多模态译写中,要借助语言媒体将非语言媒体中的隐藏信息呈现出来,便于域外游客理解。
四、文化层面的译写策略
翻译的本质是源语的解码与译语的编码,需要译者在深入体认源语的基础上,以译语对象能够接受的方式,将源语以译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翻译的本质决定了跨文化交流是翻译的基本功能。因此,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的多模态译写要将文化层面的译写作为重点内容。首先,将跨文化交流作为多模态译写的目标。结合语言景观在文化传播中的定位与作用,明确多模态译写的主要功能。其次,借助多模态译写减少文化误读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异质性,在母语文化负迁移影响下,游客容易对语言景观译语产生文化上的误读,乃至引发纠纷。在意蕴极为丰富的语言文本,如成语、古诗词等的翻译中,要借助多模态译写,以图像、视频等,将其意蕴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
五、结语
语言景观是“符号景观”,是多种模态的符号资源协同进行的空间话语建构,展示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语境,可以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盛行,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域外游客数量大幅增加。要高度重视语言景观的译写工作,对预期读者的需求进行理性分析,合理预测其动机和愿望,结合本体、个人、自然、民族、社会、国家等多个维度,深化语境、内容、表达、文化四个层面多模态译写,来提升语言景观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为语言景观的构建与和谐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发挥好语言景观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作者系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的多模态译写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22K028)。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新时代语言育人协同创新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团队编号:XFU21KYTDB01)]
2023年8月18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的多模态译写策略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