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年春节,在美术馆里过大年成了不少人的选择。8场展览和18场艺术活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饕餮文化盛宴赢得了市民游客的青睐,据悉,假期期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共接待参观游客79092人,日均接待人数达11298人,参观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 自1月底开展以来人气火爆,累计参观观众已达15万人次,成为同时期最受观众热捧的美术展览。春节期间,许多观众专程从外地来沪,走进“中国式风景”展览,感受“中华美学”。为更好服务春节来馆观众,提升展览参观体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精心推出了多种形式的“中国式风景”公教活动套餐,包括4场“中国式风景”儿童绘画工作坊和4场“中国式风景”美术馆现场课。
活动联合长宁美校的教师团队,在带领小朋友们近距离欣赏林风眠与吴冠中大师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多方位观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自己的体会出发创作出富有新春节日气氛和东方韵味的“大宅”和“春天”主题作品。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纷纷表示从大师的作品中获得了艺术的启迪,并画出了属于自己的“中国式风景”。
围绕“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主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汪涤也带来了专题讲座,深度剖析林吴两位大师的艺术历程与成就。邵琦以“漫谈吴冠中——追求与矛盾”为主题,结合吴冠中的人生经历和作品,带领观众深入探索他的艺术与精神世界,为听众展现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吴冠中形象,并引发了大家对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深思。汪涤则以“林风眠与现代艺术启蒙”为主题,聚焦林风眠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林风眠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的贡献、林风眠的现代艺术研究与实践成果,以及林风眠学派对现代艺术的深远影响,使听众深入了解林风眠的艺术人生及其艺术贡献。
多姿多彩的专业讲座和艺术导赏,让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社会美育大放异彩。大年初一,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带来了“上海龙文化与上海文化特质”讲座,深入解读上海龙文化与上海文化特质的紧密联系,展现了龙文化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增强文化自信与归属感的同时,为观众带来独特的新年体验。
在初二、初四的两场“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展”配套体验活动“走进数字文博”工作坊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程鹏和王帅分享了其团队正在展出的“海上破晓:古今穿越”作品,通过结合案例让听众对数字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海派绘画研究专家唐永余则在“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展厅,从绘画流派追根溯源,结合作品为观众讲述了“京津”和“海派”两大画派如何创造出中国绘画的艺术成就,并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影响,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青年艺术家陈迪也来到了“第十二届上海美术大展”现场,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等主题主线,为观众介绍了展厅内展出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粉画等种类的优秀入展作品,从专业视角带领大家领略赋予时代特色的艺术魅力。
别开生面的“欢欢喜喜过大年”非遗体验活动也为春节里的美术馆现场添了一笔浓浓年味。初一的浦东三林舞龙队带来的精彩舞龙鼓乐表演,拉开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祥龙祈福运·欢欢喜喜过大年”系列活动的序幕。而“时光凝香”活动借助精致掐丝珐琅工艺,在3D打印的金丝模板上绘制极具中国传统韵味的荷花书签,展现传统工艺之美;“幻彩世界”以林风眠、吴冠中的大作为灵感,将艺术与家居完美融合,体验者纷纷彩绘出属于自己的中国式风景亚克力夜灯。此外,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还邀请“上海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继海、香囊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郑会雄,及创作者贾莉萍、钩针编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龙华,以及区级主要传承人蒋兰君齐聚现场,带来技艺展示的同时,也指导参与者制作工艺品。
(文中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