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 | 名厨张华的文化情怀

2023-09-05 17:34 来源: 文旅中国

文化背景决定烹调境界高低。一般人眼里的炊事员,文化大都不高,而且都是胖子,不然赵本山小品不会说“厨师身上葱花味”。但一级厨师张华,他可是标准身材,周身散发的是文化味。

美味菜肴杂烩,荤素混合搭配,一菜多品,食之开胃。

张华会做这道菜自不必说,他和炊事员们还做出花样翻新的“大杂烩”,为职工们津津乐道。

民以食为天,来湖北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后,我喜欢食堂的口味,品种多样,南北兼顾,咸淡有度,满足了胃口,使我得以舒心工作。

张华大我4岁,待吾如兄,日久交心,始知他的厨艺生涯。湖北潜江,鱼米之乡,张华高中毕业到榨油作坊当学徒,当年招收“亦工亦农”人员,他与水结缘,大概受油香熏陶,他成为四湖管理局炊事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工程建设大兵团、大食堂,400多人吃饭,厨子团团转,每天光烧开水就几大锅,灌满千个暖瓶。从大锅到小灶,张华做好家常菜,还琢磨怎么把菜做得好吃又好看,创出特色菜、招牌菜。练就一身好厨艺,转为正式工,直到成为长江河道管理局机关招待所食堂骨干。

1992年三峡大坝开建,1998年长江大洪水,期间全国性防汛会议多半在长江河道局召开,水利部、湖北省的领导来办公,吃过他做的饭,温家宝、田纪云、钮茂生、关广富等老领导生活从简,食堂便餐,给张华好大的脸。

每逢汛期食堂暴棚,办公楼灯火通明,食堂一日四餐,张华起早贪黑忙碌,偶尔感冒了也是边打点滴边炒菜。“除了现任两届部长和书记外,前几任领导都吃过我炒的菜,钱正英部长一住就是半个月,一直到鄂竟平部长……”提起当年,张华情绪兴奋,甚为骄傲。

格局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格局。南水北调工程上马,张华年过半百不下鞍,先后在引江济汉工地、南水北调局带领炊事班,为建设者们做饭,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曾荣获省水利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烫金红本子厚厚一摞。退休后单位舍不得,他转战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工地,建管局食堂高峰期上百人就餐,3个厨师,3个帮工,身为炊事班长,张华合理分工,白案红案兼顾。

办食堂不是开饭店,利润越多越好,也不是稀里糊涂大锅饭,不赔不挣收支平衡最好。根据消耗规律,掌握食材配比,合理进货,控制成本,物尽其用,不浪费粮食是关键。张华每天列出采购单,综合科照单进货,贵重菜品入库。

张华说:“哪怕众口难调,也要最大限度满足大众口味。”因而菜品丰富多样,隔日变化,营养健康。头天余菜,及时冷藏,次日当面臊子或小菜。机关有片空地,张华指导后勤人员自力更生开荒种菜,自产自销,现摘现做,口感新鲜,还降低成本。

炊事岗位看似平凡但职责不轻,早餐忙完直接做中餐,午间休息后继续晚餐,到点就开饭,还要保证大家吃饱吃好,干活才带劲。

冬天从热被窝里爬起来,风冷水冷,饭菜不能冷。工程技术人员废寝忘食,食堂就给他们留饭。外地来办事的少数民族同志,不吃猪肉得单独炒菜。

遇有大型会议或重要活动,下厨时间提早,下班时间推迟,“领导专家们日夜在工地不知疲倦地干,我们风不吹雨不淋,早一点迟一点不算啥,他们饭吃得香,我们也是为工程做贡献!”张华的话也是炊事班人员的共同心声。

就餐环境窗明几净,大厅、食堂、厨房、仓库卫生责任分片到人,防鼠防蝇防蟑螂。“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我这辈子就没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张华丝毫不含糊。疫情管控,分桌分餐很麻烦,炊事班在后勤人员帮助下,一份份盒饭装好,送到每个房间。

炊事员也有职业危险,张华叮嘱大家下班前关好火阀、气阀、开关,每天面对炉火油锅,炒锅颠上颠下,胳膊酸麻分神,稍不注意就可能刀伤、刺伤、烫伤、热气伤。

一天早班,炊事员张勇手指不慎被压面机碾伤,撕心裂肺的疼痛场景可以想象。“一年四季,寒冬腊月,张勇每天正点开早餐,节假日周末他主动值班,那次手指伤未痊愈就上班。还有默默无闻的小冯,上班就不停地收拣……”张华不住夸赞每个人的优点长处。

严师出高徒。张华没有拜师,带了四个徒弟,小邹的师傅是张华的大徒弟,整天面对“师爷”,他养成了勤勤恳恳的好作风。油盐酱醋糖,酸甜苦辣咸,厨师的人生也如此。

“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每个的本事最终都靠自己奋斗来的。”张华从不自以为是。听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吃苦瓜,食堂买得少,我想到苦瓜“不传己苦与它物”的“君子菜”品格,张华不以君子之功傲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德呢!

家庭主妇管吃饱,厨师管您吃好,文化背景决定烹调境界高低。一般人眼里炊事员文化不高,都是胖子,赵本山小品说“厨师身上葱花味”。

张华是标准身材,周身散发的是文化味,他是一级厨师,听说特级厨师享受副县级待遇,惹人眼红,他也就点到为止退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走进张华心灵世界,缘自他的书法作品。其字刚毅遒劲,洒脱飘逸,就像在山里看见一方荷塘,在沙洲遇见一簇水竹,新奇而清馨。

一个炊事员竟写得一手好字,我随即把张华引荐给省水利厅文协秘书长沈伟民,通过名家提携鼓励,张华的书法从深藏不露到走向台面,日益精进,建党百年期间,省水利文协组织小分队来到碾盘山工地,张华当众挥毫泼墨,职工们驻足围观、啧啧称赞,惊讶不已。

那年春节,张华写了幅“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的对联贴在食堂门前,又免费写春联送职工,表达对建设者的敬意,我写了篇新闻稿投给《湖北日报》,次日以《食堂师傅会书法,大伙点啥他写啥》为题刊发。

张华不忘知遇之恩,每次我参加文化活动后回工地,他总是关切地问沈秘书长参加没有?

人的才华除了勤奋,还有一定天赋与机缘。张华通晓厨艺菜雕拼盘,一颗艺心在南水北调局迸出火花,遇见书法造诣颇高的郭志高局长,近水楼台拜师学书法。我想,他对老领导更是终身难忘。

人间烟火,箪食瓢饮,一蔬一饭,清香咸淡,满足口欲也抚慰心理的快意。张华不喝酒,但善解人意,晚餐如有鸡爪顺风下酒菜,会给我多添几块,希望我酒兴吟诗作文。

张华偶尔闲暇江边垂钓,推窗可见蓑笠翁的身影,钓回的鱼都给大家吃,他享受的是份清闲与同乐。

一个周末傍晚,我散步遇见张华,大热天里他穿着背心还套件长袖衫,原来他有肩周炎,怕受凉,这大概与常年端勺有关。

美食乐趣,口舌生香,梁实秋先生说:饮食人之大欲,天下有口同嗜,烹调达到艺术境界,须有充裕的经济条件,在饥不择食情况下,还谈什么食谱。

张华是幸运的,在祖国富裕强盛的今天,物质面包与精神文化兼济。有道是文如其人,反之人如其文,我想张华大概是厨如其人,人如其厨;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菜香墨香成就他的“杂烩”人生,他引以自豪!

(供图:本文作者李广彦)

责编: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