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为新春欢歌,为惠民演出

2024-03-07 17:36 来源: 文旅中国

正月里过大年,各地一派祥瑞景象,各种丰富多彩的迎春演出,为新年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作为民众喜爱的传统戏曲演出,更是各地农村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文娱活动,也是欢乐节日里,民众享用的精神大餐。陕西周至县剧团是文化系统“优秀基层院团”,多年来,他们坚守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为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传承戏曲艺术,坚守文化阵地积极奉献,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

今年春节,这支名扬三秦,唱红西北,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基层剧团和往年一样,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二就开始下乡演出,第一站周至县水街,水街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仅游览了著名的风景,还看到了秦腔演出,许多游客感慨,知道秦腔艺术的历史很久远很有特点,但是没有机会观看,这次既旅游又有幸看到了精彩的秦腔演出,十分欣慰。初一到初八是法定假期,游客很多,为了适应大家的观赏要求,剧团一天演两场,上午九点开始演出,观众大多是外地来水街观光的游客,晚上的观众主要是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即便是一天演两场也满足不了需求,为了不辜负观众的期望,剧团将人员分成两个队,另一队初五便开始在周至崖柏为庙会演出,每天上午、中午、晚上连轴转,三天四晚演出十场,演出带动了庙会,庙会使演出增加了更多的观众。此外,剧团的轻骑小分队从初九开始,连续三天时间深入乡村惠民演出折子戏,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正月十五元宵节,剧团的演职人员顾不得和家人团聚,冒着大风雪和零下十多度的寒冷,赶往甘肃天水大门镇郭陈村演出传统本戏,整个演出期间,是天水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季节,风大雪大气温低,大家克服困难同心协力,以最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演出热情,坚持“戏比天大”,认认真真的为观众呈上了十场他们喜爱的剧目。场上是演员们一丝不苟的演出,场下是冒着风雪观看演出的乡亲,候场的演员喝着乡亲们送来的热茶水,听着观众令人感动的暖心话,困难再大、再艰苦也要把最完美的艺术呈现给乡亲们。

整个正月是周至县剧团演出最忙的季节,从天水回来后,大家做简单的休整,剧团又出发去周至青化镇上杨寨挂灯演出十场。紧接着去甘肃省天水市秦安镇魏店、周至县下孟村、马召镇演出,每到一地演出均为十场。看得出周至县春节期间的演出是一个点接一个点,一场戏接一场戏。据团领导说,他们的惠民演出会持续到农历2月底。说实在的,下乡演出很苦很累,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们热爱戏曲艺术,热爱自己的工作,心中有一份对传统文化深深的责任感。周至县剧团今年正月下乡惠民演出近百场,演出剧目以传统戏为主,其中有:《黑叮本》《回荆州》《桃李梅》《黄河阵》《苏护进妲己》《黄飞虎反五关》《法门寺》《火焰驹》《双罗衫》《劈山救母》《天河配》《破宁国》《下河东》《金沙滩》《折子戏专场》等,这些剧目是剧团每年都会演出的看家戏,乡亲们爱听、爱看,每次演出结束,观众都会看着演员卸妆,亲切的关心演员、与演员像家人一样交谈,甚至目送载着演员的车辆远去。这种观演关系深深的感动着演职员。

其实,不仅是今年正月演出场次如此之多,自2020年以来,周至县剧团下乡惠民演出的脚步从未停歇,曾先后到甘肃、宁夏一些地方和陕西蓝田、长安、杨凌等地演出。每到一地,老人们结伴而来,年轻人开着汽车、骑着摩托,十里八乡的人从各处赶来,其气势好不壮观,形成了新农村特有的文化景象。观众对周至县剧团的演出非常认可,认为这个剧团接地气,演出很正宗、秦腔的韵味很纯正。粗略估计,四年多来,下乡演出六百多场,在各地建立了很好的口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周至县剧团多年来活跃在最基层老百姓中间,他们在乡村的戏台、庙会的舞台演出,在最基层的老百姓中间演出,其演出场次之多,受欢迎程度之高,是因为他们在守根和铸魂,在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周至县剧团多年来坚持送戏下乡,不但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所到之处非常受欢迎,政府和相关领导也给予他们很大的支持,逐年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更便捷的下乡演出条件,以及着力加强剧团建设,培养新生力量,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驾护航。

其实,今年正月,除周至县剧团之外,西安各剧团自春节开始都在送戏下乡。易俗社大年初一就开始送戏进乡村、进社区,省内的岐山县、延安市、宝鸡市、渭南蒲白、富平以及法门寺景区、浐灞大剧院等多地都有他们的演出。梅花奖演员惠敏莉、杨生娟等骨干演员身先士卒,截至正月初八,演出了《大升官》《慈母泪》《白蛇传》《三滴血》《软玉屏》《玉堂春》《金沙滩》《天官赐福》和多出折子戏、名家经典演唱会,共计41场,惠及观众28.5万人。春节假期演出结束后,易俗社又马不停蹄出发去甘肃环县等地演出。陕西戏曲研究院是享誉全国的大院团,不但有红色的历史,完备的体制机制和各种优越的条件,强有力的团队。但他们不以大团自居,始终把下乡演出、惠民演出、进社区、到基层演出放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今年春节期间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在宝鸡市高新区磻溪镇杨家店村演出时,勉励演员要以一流的水准,回馈前来看戏的父老乡亲。演出开始,李梅院长第一个上舞台演出,在寒风中演唱了秦腔《洪湖赤卫队》中的经典唱段,用悠扬婉转、酣畅淋漓的唱腔为宝鸡的父老乡亲送上了新春的问候。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说:哪怕是顶风冒雪,披星戴月,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把戏送下乡。演员们早已经习惯了在各种艰苦条件下与观众赴约,哪怕翻山越岭前往大山深处、哪怕辗转奔赴边远乡村,只要有观众的地方我们都会去。将戏曲艺术送到基层、将戏曲艺术文化深耕于基层,哪怕是简陋的舞台,只要梆子一敲、板胡一响,好戏,又要开场了!

(作者系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