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鼓浪屿,以其独特的“历史国际社区”景观,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到此旅游。火红的凤凰花、浪漫的海滩日落、只能步行的慢生活,让这个面积仅有1.88平方公里的小岛充满了对诗与远方的无尽想象。
相较于东岸的日光岩、菽庄花园,以及热闹的“龙头路”,鼓浪屿西岸更显静谧与原生态——在这里,一座名为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的美术馆正在悄然生长,以当代艺术为鼓浪屿西岸种下文化新芽。
“中国摄影四十年”首站落地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装置、从纪实到观念,展览呈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近四十名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在近四百余幅摄影精品中,有改革开放的波澜岁月、也有平凡感人的市井烟火、更有当代摄影的先锋表达。
每一个我们生活的当下都是永不再遭逢的瞬间,而摄影却让这些瞬间永远生动、永不消逝。解海龙拍下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新闻摄影旗帜人物贺延光记录的历史瞬间《小平您好》,纪实摄影坐标式人物侯登科关照的“麦客”群体——这些享誉世界的中国摄影精品,映照了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纪实摄影奠基人之一朱宪民镜头下的黄土大地,中国影像革命代表性人物胡武功留下的西安老城——画面中是最质朴感人的面容;知名人像摄影家肖全底片下的三毛,首位获“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的华人摄影家刘香成拍摄的潮流青年——黑白中是最浪漫的八十年代。
展览中还有更多先锋的当代摄影作品——一组度蜜月的照片,其实是艺术家郑国谷的一场游戏;一系列名人的肖像照,实则是摄影家张巍用普通人的五官拼凑而成;骆丹在318国道走了1万八千多公里,拍下上海到西藏的偶然邂逅;张晓沿着中国的海岸线,从广西东兴一路拍摄到辽宁丹东。
作品中有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更有作品背后中国摄影家的执着与坚持。“如果我们要为40年建立摄影图像名人殿堂,这些丰碑没有一块不值得我们去凝视和铭记!”,KCCA“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前言中,策展人朱青生如此写下,“只是遗漏太多,缺憾难已。”
“中国摄影四十年”特别邀请国内首位以建筑师身份举办大型个展的艺术家程大鹏,为每个艺术家打造一个独立空间,将美术馆变成一步一景的迷宫式失乐园。
但是“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并非是一次评选,在历经5年学术研究、1000名摄影师追踪建档后,展览希望让展厅内的作品成为某种看待世界的视角。因为摄影作品中记录下的中国四十年,更是世界百年进程的一个缩影。
厦门是摄影术在中国最早的登陆地之一。工业革命后,摄影术的正式诞生宣告了人类视觉史的转折,中国摄影更充满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呼应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历史国际社区鼓浪屿,重新考察、揭示摄影这一媒介给中国、世界、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与精神带来的变化恰逢其时。
“这个展览就像是鼓浪屿的治愈之地,艺术在岛的另一段显得宁静而真挚,我被影像所感动,被意义所感动,被故事所感动”,一位专程从广州来看展的游客说到。
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所在的园区,是福州大学工艺美院的老校址,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私立鹭潮美术学校,也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工艺美术院校。如今,KCCA延续美育文脉,为这里带来了新的艺术与感动。
据悉,“中国摄影四十年”将持续至2023年5月18日,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邀你共同触摸镜头下生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