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支持协办。
本次展览精选广州出土汉代珠饰文物232件套,通过“璀璨夺目” “匠心独运” “珠玉在侧” “美美与共”4部分,向公众展示汉代珠饰的艺术之美,以及其承载的制作工艺、技术传播和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历史信息。
广州自秦代建城以来一直通过海路与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2000多年来从未中断,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商业都会,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广州考古出土两汉时期珠饰2万余颗,它们材质丰富、形制多样、色彩斑斓,且来源广泛,见证了岭南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地中海沿岸地区通过海路进行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重现了汉代番禺“珍奇荟萃、商业繁华”的生动历史画卷。色彩纹理包罗万象、工艺装饰复杂精良、文化交流内涵丰富的各类珠饰,或源于自然的玉石、或人工提炼的金属、或人工合成的材质,充分体现了先民的审美与智慧。
2016年以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州出土汉代珠饰进行了全面整理研究,出版《广州出土汉代珠饰研究》学术专著,引起学界热烈反响。2021年起,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启动“岭南出土汉唐珠饰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课题,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考察珠饰发展。本次展览是专题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本次展览在展示精美珠饰文物的同时,注重沉浸式观展、互动式体验。该馆的馆校共建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老师以广州出土汉代珠饰为主题,开展文物活化利用创造,设计符合当代审美潮流的艺术品进行展示,倾力打造绝美珠饰复刻品供观众试戴体验。
当天,南汉二陵博物馆合作共建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身着以广州出土汉代得珠饰复刻品和活化艺术品为题材,编排了“只此绚丽”珠饰走秀与《相和歌》盘鼓舞作为开幕式演出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让历史场景变得鲜活而生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老师还在现场演示了广州汉代蜻蜓眼玻璃珠的烧制技艺,通过生动的表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让珠饰焕发新生。
配合本次展览,主办单位还开发设计了配套文创——“琉”光溢彩玻璃杯套盒。该文创以出土于广州市越秀区恒福路银行疗养院西汉墓的无色透明玻璃杯为原型,以文物裂痕作为设计元素,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至10月9日。
(许建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