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 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颁奖展演在上海嘉定区举行。活动涵盖了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第七届“唯实杯”青少年曲艺大赛以及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行走江南·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的颁奖仪式和“唯实杯”青少年曲艺大赛暨长三角青少年曲艺优秀节目展演。现场,锣鼓书、上海说唱、评书评话等曲艺类的十一个优秀节目轮番上演;曲艺名家则齐聚一堂,共话传统文化传承。
上海是南方曲艺的发祥地。一直以来,上海注重青少年曲艺的发展,并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唯实杯”青少年曲艺大赛。今年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吸引全市十余个区的选手参演,从校园到社区,覆盖幼儿、少年、青年等不同年龄段,最小参赛者仅4岁。经评委们根据选手们的声、台、形、表等方面综合评定,共评选出节目一等奖8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2个,入围奖49个,个人奖评选小牡丹金奖10个,小牡丹新苗奖10个。活动还通过网络人气票选产生“最佳人气奖”10个。为致敬一线教师,大赛首次设立“优秀园丁奖”。
《金铃塔》《三毛学生意》等传统的曲艺作品韵味十足,原创新作亦让评委和观众惊艳。“少年强则中国强,长大报国建奇功,当代少年中国梦……”学习评弹已有三年武敬淇一上台便表现得自信满满,“我今天表演的是弹词开篇《少年中国梦》,弹词开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一种,希望通过这次的参赛学习,我以后能唱得更好。”武敬淇道出了许多选手的参赛初衷。
温州鼓词《聪明的小乌龟》、浦东说书《浦东老八样》、皖北琴书《文明新风尚》、快板书《猪八戒搬兵》、苏州弹词开篇《我们是小荷尖角》……这一方舞台,长三角青少年摩拳擦掌,尽展曲艺多样魅力。
展演活动则从“传播、传授、传承”三个角度,充分展现近年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在青少年曲艺文化推广、曲艺人才培养、曲艺艺术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致力于提升青少年传统文化美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曲艺艺术、培育曲艺新苗,让曲艺之美代代相传。
作为中国曲艺名城,嘉定一直注重青少年曲艺的教育和传承,在搭建青少年曲艺展示平台、赛事的基础上,每年开设青少年曲艺培训班1000余次、吸引近2万人次参与,开展“曲艺进校园”,邀请黄震良、顾竹君、李国靖、陶莺芸等曲艺名师指导,为曲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3岁的侯睿是嘉定土生土长的曲艺新生代。她与曲艺结缘12年了,那时她是一个小学生,懵懵懂懂的小朋友开始接触曲艺,在文化馆上故事班,跟随黄震良老师学习故事,后来成长为选手在曲艺大赛等舞台上崭露头角。再后来,她考上了戏剧学院,充实了专业内容的知识,又回到嘉定区文化馆曲艺班辅导教授新生一代的曲艺苗苗。这是一个奇妙的轮回,曲艺的发展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生生不息。
多年孕育,成效颇佳:故事新秀陆华、尤琪、侯睿等多次获得国家和市级各类奖项;曲艺新苗薛蕊琪、赵酥娜等成为嘉定曲艺的新生力量。
大赛评委、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表示,“青少年曲艺大赛是我们曲艺艺术传播最好的平台,能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曲艺’的种子,让曲艺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烂。”
在此次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颁奖仪式上,100名小选手荣获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达人荣誉称号。大赛自6月份启动以来,围绕“行走江南·多彩非遗”主题,通过名师讲学、答题闯关、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营造了青少年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与热潮。
初赛海选围绕江南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大赛小程序,吸引了全市16个区近2万名青少年热情参与,通过“多彩非遗”“我要PK”“我要答题”三个板块,带领青少年了解非遗、学习非遗知识、领略非遗魅力。
大赛采取“线上+线下”模式,选手们在参与线上学习、闯关的同时,线下还设置了很多配套活动,通过体验互动,感受非遗魅力。
行走烟雨江南,探寻多彩非遗,大赛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对江南地区国家级非遗的了解,带领小朋友们在非遗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通过广泛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市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和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文化馆、上海市嘉定区曲艺家协会承办,长三角曲艺合作联盟协办。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依托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平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展示的舞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文中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