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过后,春茶飘香,经过春雨的滋润,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山鹿田村旁的举岩茶茶园里的茶枝冒出柔嫩的新芽,显得更加青翠葱茏。而茶园里,一群茶农正穿行在茶垅间,忙碌采撷新绿。同时,来自金华市江滨小学一(10)班的一群小学生也被这赋有文化传承意义的举岩茶吸引,开启沉浸式茶“研”体验。学子们通过赏春色、采春茶、知茶礼等环节,在满眼翠绿中近距离品味春天,也在茶香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穿着整齐的茶服,戴上斗笠,背着茶篓,孩子们跟着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勇老师学习采摘手法,分辨掐采、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采茶知识,一双双小手在茶芽间飞舞,小心翼翼找到鲜嫩叶,一板一眼,有模有样,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进一步体验劳作的乐趣。
带队老师黄老师表示:“举岩茶是我们金华的传统非遗名茶,茶园的风景也很优美,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很有意义。这次活动既让孩子们学到了有关茶文化的知识,也让他们体验了一次劳动教育,这与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
据了解,婺州举岩茶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亦称“婺州碧乳”。该茶兴于唐宋,唐五代时期它是十大茗品之一,宋代已被列为中国茶苑中的一枝名秀;盛于明清,明清时期成为进献皇家的贡品,是中国贡茶历史上最悠久的茶品之一,名列浙江四大名茶之首。举岩茶采茶要求严格,鲜叶仅采于清明至谷雨间,共十五天左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尽量保持其原状,制茶技艺以炒为主、以烘为辅,在色香味方面下足功夫。制作技艺主要由采摘、摊青、青锅、揉捻、二锅、做坯、整形、烘焙、精选、储存等十余道工序。2022年,婺州举岩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的一个子项目,与西湖龙井、长兴紫笋等浙江名茶共同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举岩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同时,这种活动也为当地的茶农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茶农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要组织这样的研学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金华市江滨小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