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科教 |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以艺术之光点亮思政之美

2024-03-16 10:12 来源: 文旅中国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立足艺术院校专业特色,积极构建“艺术+思政”大思政育人品牌,以艺术之光点亮思政之美,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春风化雨。

用好校史资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不断强化“艺德”引领,增强思政育人针对性,在深入挖掘校史资源,设立校史图片展,组建学生“校史宣讲团”的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第二课堂”,通过公开选拔培养宣讲团成员,对校史进行常态化宣讲。

开设“第二课堂”开展校史常态化宣讲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从1938年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一路走来,流淌着的红色血脉,蕴含着的西迁精神,不断激励师生爱校荣校意识。老一辈秦腔艺术家尚小云、马蓝鱼、马健翎、史雷等奉献艺术的崇高精神,影响着一代代学子砥砺奋进。在有效加强价值引导,弘扬行风艺德中,让学生汲取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的精神力量,以榜样为引领,修身守正、立德铸魂,坚守从艺初心。

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以剧目创排等艺术化的呈现,坚持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生的创作思想中,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在中国—中亚峰会中表演舞蹈《春天》

学校挖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元素排演的舞蹈节目《春天》、参演的信天游与秦腔节目《戏乐绽风华》成功亮相“中国-中亚峰会”;创编的舞蹈《喜雨》将陕北民俗文化与独具特色的横山腰鼓融合创作,荣登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珍品“三彩骆驼载乐俑”为灵感来源的原创舞蹈《载乐之舟》,精彩亮相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新创排秦腔戏歌《奋斗起航》赴京参演中国教育电视台首届老年春晚;新编创舞蹈诗剧《天地歌-情满黄土地》亮相陕歌大剧院,全景式展示黄土文化独特魅力……精品力作广受好评。

新创排秦腔戏歌《奋斗起航》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全面强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剧目为引领,让学生在“演中悟,悟中演”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润心铸魂,增强“两创”自觉。

用好非遗资源,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院校、陕西省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积极走出校门,紧密对接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促进秦腔等非遗焕发时代新声中,强化师生历史自觉、文化自觉,形成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

学校与西安易俗社签订合作协议,师生定期亮相易俗社文化街区,服务文旅发展,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助推秦腔非遗“活化”传承。

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多种形式,与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西安市机场小学等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秦腔教学基地”,让保护与传承秦腔非遗从娃娃抓起。

排演的秦腔剧目《柴桑关》《吕布试马》《扈家庄》参加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等活动,在全国舞台上收获硕果。同时,学校利用非遗进校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形成社会浓厚氛围,协同推进陕西地方戏曲、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音乐、石雕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用好网络文化资源,线上与线下协同育人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通过强化媒体融合发展,坚持“内容为王”“渠道为要”,校内媒体平台常设“艺海学无涯”“艺海师者”“艺海奋楫”等栏目,及时刊发师生创作的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海报、舞蹈等丰富的“艺术+思政”作品,实现线下文艺作品创作与线上展播同频共振。同时,依托陕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一校一品牌”创建项目建设,强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联动。

原创作品《唱响红色主旋律》

作品《长征组歌·到吴起镇》在全省“永远跟党走”青少年合唱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作品《唱响红色主旋律》在“永远跟党走”陕西省短视频大赛中荣获优秀奖,扩大了思政育人的覆盖面,提升了“艺术+思政”育人品牌影响力。

五年来,中央级、省级、市级媒体报道学校“艺术+思政”作品600余次。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责编: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