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8景观大道、219国境景观路、独库公路……串联起高原峡谷、平原丘陵、热带雨林、戈壁荒漠、江河湖海的公路自驾游,一直是自驾游的热门线路,也是许多自驾游爱好者“此生必去”的心头好。进入秋季,国内多条景观性道路迎来色彩最缤纷的时节,在奔赴山海的同时,在地文化和旅行文化不断拓宽公路旅行体验,让更多人出发“在路上”——
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
探求胶东民俗风情的新味道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 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打开山东省威海市的城市旅游地图,一条公路宛若长龙,串联起威海市90%以上的核心旅游资源。它,就是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好客山东”近两年最热的IP之一。
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有多火?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之前的数据显示,高峰时段,单日有超85万人次游客在公路体验,其中自驾游占比77%以上。不少游客仅仅因为一条路,就能在威海市待上两三天,可谓名副其实的深度游。
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是威海市顺应国内自驾游市场日益火爆、民众追求更加个性化游览体验的趋势而创新打造的旅游产品。概念虽然新,但这条路背后已酝酿多年。
作为胶东半岛最东端的城市,威海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富有胶东文化风情的民俗资源,让人流连忘返。
威海市这座城市本身,天然具有“在路上”的文化基因。
1937年,中共胶东特委在如今的威海市文登区周边组织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从此,成千上万的胶东人民子弟兵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征战南北。作为全国知名的沿海城市,威海市也有诸多天然良港,远洋捕捞业十分发达。这也构成威海市“在路上”文化基因的另一个符号,渔民常年身处大洋深处,凭借辛勤劳动收获丰富的海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威海市相关地区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当地党委、政府有一个共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生产活动,就算税收再高也不干。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加之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让威海市的空气质量连续多年排在山东省地级市第一位。
近年来,国内自驾游群体不断壮大,旅游市场迭代升级。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威海市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发掘大自然馈赠的海岸线的多重魅力?看准国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审时度势,在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下,策划推出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
总长1001公里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包括主线501公里、支线500公里,沿途有49家A级景区、15处国家级海洋牧场、9处天然温泉、66个观景平台等。通过自驾,一条路将威海市变成了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景区。
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火爆,最受欢迎的还是其背后所彰显的地域文化特色。
威海市三面环海,海域面积超过1.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978公里,有鲍鱼、对虾、扇贝等海洋生物资源近800种。在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基本上每隔一段距离,自驾游客就能欣赏到海天一色的风光。城区北部一段呈“几”字形的环海路,更是被誉为最美海岸自驾风景廊道:在这条路上,一边是起伏的山脉,一边则是碧蓝的大海。秋季,漫山遍野的树林即将变成金黄色,下午的海面变得异常平静,偶有海风从不远处刮来,静谧中只有海鸥的叫声,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仙境。
9月2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新华通讯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上,举行了第三批全国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的授牌仪式。威海市东浦湾房车营地获授“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称号,这是山东省首个也是唯一入选该称号的营地。
东浦湾房车营地正是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上的23个主题驿站之一。这些主题驿站除了展示威海市最具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还对“在路上”的精神进行深入解读与推介。例如,孙家疃·哈雷驿站位于威海市的“网红”景点葡萄滩海水浴场,占地1.5万平方米,凸显哈雷摩托文化主题,50间海滩度假客房让游客体验海岸城堡的浪漫。
葡萄滩海水浴场不远处的北山街,则是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的“街边饭店”。吃海鲜到北山街,是许多老威海人的习惯。北山街海鲜美食街毗邻中心城区最大的渔港——远遥中心渔港,海鲜种类繁多,现有以海鲜、烧烤为特色的餐饮酒店近30家。
“自驾旅游公路在国内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要想真正做得长远,除了业态要丰富,还得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串联文化资源。”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认为,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自然风光秀美是一个原因,主要还是当地党委、政府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敢于将最具地域风情的民俗内容展示出来。这些内容正是体现在胶东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一条路串联城乡,外地游客不仅能看到城市的景区,还能自驾到乡亲家门口体验采摘和打渔,这本身就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
在壮乡,在G219,山海奔赴
中国文化报驻广西记者 宾 阳 通讯员 莫 曲
▲ 花山岩画 宾阳 摄
北部湾的阳光、沙滩和海浪,京族三岛悠远的琴声,花山岩画的瑰丽与神秘,还有德天跨国瀑布的磅礴气势,通灵大峡谷绝壁千仞……219国道广西段自防城港东兴至百色那坡,涉及边境3个市、8个县,是广西重点打造的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主线。从海到山,一路向西,连绵起伏的喀斯特山脉、纵横交错的阡陌田园、掩映在丛林间的村寨,不断从眼前掠过。步移景换,一幅美好的山水画卷在八桂大地上徐徐展开。
山海相连
“站在这里,目光所及的是风景如画的北仑河的出海口、成片的红树林,对岸就是越南。”近日,网友“必有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在广西沿边公路起点零公里纪念坛的照片,开始了他的G219边境自驾之旅。零公里纪念坛位于东兴市,是中国大陆海岸线零公里起点,也是G219的终点。
与海相逢,必不可少的,当然是原汁原味的渔村风光。在东兴京族三岛,盛大的哈节刚落下帷幕。这里是我国海洋少数民族京族的唯一聚居地,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海洋文化开放包容,滨海风光旖旎多姿。
“京族哈节是京族人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东兴市开展民俗节庆旅游的独特亮点。”东兴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范国庆介绍,近年来,东兴市充分利用非遗项目资源,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以非遗为亮点的文旅融合新业态。今年京族哈节期间,东兴市共接待游客人数49.8万,实现综合消费4.63亿元。
借助京族哈节和京族独弦琴艺术等国家级非遗,东兴市还打造了京岛风景区,游客与京族民众通过踩高跷、京族拉大网、京族耙螺等活动,参与和体验京族传统渔业劳作的别样乐趣。风吹饼、京族大簸箕、水籺、卷粉等特色小吃,让游客畅享在特色美食当中。
从北部湾沿中越界河北仑河西进,第一站是防城港市的防城区,G219在此实现山海交接。在防城区,G219沿着十万大山西南边缘走。在19世纪的中法战争中收复的京族三岛,就背倚十万大山。行驶其中,历史厚重、山道蜿蜒,古今之变化令人感叹。
神秘边关
在崇左,G219周边的宁明县,美丽的明江蜿蜒流淌,穿行于喀斯特峰林之间。在江畔,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卓然而立。
9月1日,壮族姑娘韦权芳带着游客来到花山前,用歌声“唤醒”花山岩画上的骆越王,歌声和着微风在山岭间回荡。韦权芳是花山岩画的一名讲解员,从小就听奶奶讲花山的传说,神秘的壮族文化不仅让她迷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
花山,壮语称“岜莱”,即被涂抹得花花绿绿的山。花山岩画最核心的一幅画位于绝壁的正中,画面上是一个配有坐骑的“巨人”,高3米多,屈膝而立、腰挂刀剑、头戴兽饰、双臂高举。当地人认为,这个“巨人”就是骆越王。
“整个花山岩画的画面宽度221米,最低的岩画到最高的岩画有45米左右的距离,整个岩画的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一共绘制了1950多个图像,包括人、动物、环首刀、羊角钮钟、铜鼓等。”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对花山岩画了如指掌。
虽然不能登岸近距离观看岩画,但在游船靠近崖壁时抬头仰望,一片片赤红的画面喧闹而热烈,眼前仿佛出现了铜鼓声声、人欢马啸的场景。依托花山岩画这一世界级名片,宁明县持续开展旅游旺城和文化塑城两大行动。通过“建设大项目、争创大品牌、开展大招商、举办大活动”四项抓手,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以花山温泉小镇为新起点,着力打造文旅精品品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今年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133.36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约12.04亿元。
红色故土
一路沿中越边境前行,过了崇左,G219挺进云贵高原。立秋过后,天高云淡水连天,层次分明的稻田和蜿蜒清澈的右江、连绵不断的群山相映成趣。沿着G219一路向西,来到红城百色,一座流淌着革命热血的城市。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这次专门带他来到百色起义纪念馆,了解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8月26日,来自湖北的游客杨云说。
2020年,整合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红军桥等红色资源规划建设的百色起义纪念园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先后投入了3.5亿元,对纪念园进行升级改造,丰富红色元素,启动智慧模式,同时引入低碳管理。”百色起义纪念园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纪念园通过大胆创新,探索“红色旅游+”新模式,重点培育低碳旅游、红色培训、VR体验、旅游扶贫四大新产品,深受游客欢迎。
在百色靖西市,红色旅游和南国边关风情游结合起来,开通了中国百色至越南高平边境旅游线路,在边关风景道上探索打造“胡志明足迹红色之旅”;在乐业县红七军红八军会师旧址,当地农民通过包装土特产品和制作出售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竹木雕刻等,人均年增收数千元;在崇左龙州县,以红军路景区、龙州起义纪念园景区等为主导,推出走一次红军路、听一堂红军课、住一晚红军村、吃一餐红军饭等“六个一”红色教育课程,打造特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段红色故事就是一个好的红色旅游产品,深挖红色基因内涵、解读红色故事是广西边境地区促进红色旅游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一八国道四川段:
最美景观大道“有诗有远方”
中国文化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 泸定桥 泸定桥景区供图
318国道是连接四川各地的重要交通干线,沿途风景秀丽,既有成都的烟火气,也有川西高原上的无边静谧,平原、盆地、高原、雪山在车窗外日夜变换,蜿蜒的山路更是极富驾驶乐趣。除了多元的风景,穿行318国道四川段,还有哪些文化元素值得驻足探寻?
古道茶香萦绕不绝
今年3月27日,第十九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开幕。“都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是茶客心中品茶的极致体验,这次总算感受到了。”准备自驾国道318的成都游客王培表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雅安是当之无愧的国道318川藏线零公里起点,这个头开得很好。
作为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雅安在318川藏线有着较高的“存在感”。当地不仅有世界唯一现存的古代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遗址——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茶马司,古道沿途古建筑、碑刻也众多。近年来,雅安以蒙顶山为核心,重点提升茶园绿道、茶马古道沿线旅游服务设施,积极推进藏茶文化旅游开发、茶文化特色旅游村镇、茶文化主题庄园、自驾车示范营地等项目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对外推广雅安茶文化,有力提升了雅安在318国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看释比祈福、听喊山醒茶、体验茶宴集市……川西高原的风轻拂茶马古道,也在汶川县驻足,留下萦绕不绝的茶香。作为川藏茶马古道(西路边茶)重要节点,汶川产茶制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吃茶到饮茶,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勤劳智慧的汶川人根据当地风土,发展出西路边茶、水磨土茶、羌族传统手工茶等茶品。如今,仅当地水磨镇区域就有茶园上千亩,还打造了等风来、问茶道、望云开3个观光茶园,供自驾游客深度观光体验。
彰显长征文化时代价值
在四川,318国道不仅是风景秀丽的景观大道,还是一条红色文化之路,传承与弘扬长征文化的时代价值。
“雪山、草地、飘扬的红旗、肃穆的雕塑,都在讲述着红军的不朽史诗。”来自重庆的游客李芳表示,行走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脚下踏过的土地发生过永垂不朽的英雄故事,目光所及,一派绿色草原蕴含着无限生机。2022年8月,位于阿坝的红原草原、松潘草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红色草原”名单。其中,红原草原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松潘草原则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起点,留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毛儿盖会议会址、沙窝会议会址等,是长征精神的重要淬炼地。
近年来,阿坝州狠抓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譬如尘埃落定红色文化旅游城项目正在马尔康市加速推进。该项目以《尘埃落定》行进、沉浸式情景剧为内容,打造原真嘉绒藏族建筑群构建的“天地人寨”舞台,展现浓郁的藏族文化,再现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318国道上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近年来也以长征文化主题资源为核心,深度塑造了“飞夺泸定桥、甘孜大会师、藏乡军民情”等长征主题核心品牌。在这里,距今316年的泸定桥承载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雅康高速大渡河大桥见证了新时代长征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
打造四川文化旅游新名片
为将318国道四川段美好的文旅资源和产品分享给全国游客,四川在推广方面也下足功夫。
2022年7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自驾318·一贴就精彩”四川省自驾产品专题推介会陆续走进杭州、武汉等城市,发布沿途多家景区的优惠福利,诚邀当地市民到四川做客,亲身感受318国道自驾之美。
今年5月举办的2023四川数字文旅发展大会上,以318国道四川段为线索打造的沉浸式川西自驾旅游场景也受到业内关注。该展区设立了成都驿站、雅安驿站、甘孜驿站,对应体现自驾“出发前准备”“途中补给”“到达游玩”等环节,让观众感受到数字文旅智慧化应用带来的诸多便利。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四川出台的《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年)》也明确提出,将318国道景观大道纳入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通过优化道路主体设施、丰富慢行系统、拓展旅游风景道支线建设、艺术设置识别标识、科学设置服务设施等举措,高标准推出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形成四川文化旅游新名片、区域文旅合作新标杆。
青甘大环线青海段:
文化韵味别样美
中国文化报记者 连晓芳 文/图
▲ 自驾青甘大环线青海段
青甘大环线是近年来大西北的一条热门旅游线路,途经西宁、青海湖、德令哈、敦煌、张掖、门源等地,环线涵盖盐湖、雅丹、石窟、丹霞、戈壁、雪山、草原、花海等诸多景观,是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大集合。青甘大环线青海段以自然风光取胜,而其背后的文化韵味还没有被更多人熟知。今年夏天,一连串“出圈”的节会活动让人们感受到大美青海的别样文化魅力。
民族特色赋能文旅融合
农历的六月,对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月份。每年农历六月十七到二十五,这里都会举行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狂欢节”——热贡六月会。
作为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同仁积极挖掘民族特色,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随着热贡艺术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的同仁有3.6万人从事相关行业,形成了“家庭、村落、高校、传习中心”多渠道传承格局,也让文化体验成为同仁旅游的标配。今年的热贡六月会掀起了打卡同仁的又一波热潮,短短几天,慕名而来的游客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协会会长马进才看来,以文化为内涵增大旅游吸引力,黄南州的一系列做法值得借鉴:组织策划热贡六月会、那达慕盛会等民族地区节庆、文艺演出活动;加大《意卓拉姆》《金城公主》等藏戏剧目的宣传及巡演;举办非遗大集,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等。“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既要做到为民生造福,也要合理保护与传承。在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下。”他说。
以诗为媒结缘德令哈
说起德令哈这座城市,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名字,作为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诗人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让它名噪一时。如今,这里的海子诗歌陈列馆成为“网红”打卡地,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来到这里寻找他们的“诗与远方”。
7月29日,德令哈市巴音河畔,第六届海子诗歌节暨诗城诗韵·诗画高原活动启幕。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名誉会长吉狄马加表示,海子诗歌节此前已举办5届,诗歌节为宣传德令哈、宣传海西、宣传青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这座因诗而名的城市,各类文化活动、文创因子激扬澎湃:这里有海子隽永的诗篇,也有独特的山水人文。随着德令哈市扎实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不断提升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当地将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融入城乡道路、公园、广场和社区,将诗歌文化融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互相促进。
以艺术之美讲述青海故事
6月25日,在西宁市中心的唐道637,一场极具青海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和精致的文化旅游宣传片拉开了2023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的序幕。活动期间,第五届西宁美食季、第七届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年会自驾游分享会、“西宁礼物”非遗文创市集、“乐动夏都”潮流音乐季、第十七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等活动轮番登场,让广大市民游客更为直观地感受青海特色、品尝青海味道、感知青海故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宁致力打造河湟文化新高地,依托创建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成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等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湟文化景区景点,还相继推出青甘大环线、唐蕃古道等4条国内精品自驾游线路。
“我们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坚持不懈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构建‘两核、两圈、两带、七区’生态旅游发展空间新布局,先后建成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湿地三大公园,实施塔尔寺大景区建设,博物馆群积极打造5A级景区,形成了‘一河一山一寺一城一馆群’的西宁旅游金名片。”青海省西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红说。
2023年9月9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公路旅行:不仅为了与山海相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