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江苏省海安市召开文化发展大会主旨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文化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设立青墩文化艺术奖全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出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不断推动海安由“文化大市”走向“文化强市”,进而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主旨大会分为“一路花开、满天繁星、春风化雨和明天更好”四个篇章,将工作部署、嘉宾访谈、节目展演与合作签约等相融合,现场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当天,来自全国的文化学者和文艺大家相聚海安,共同开启高质量推动海安文化发展的帷幕,品味人文海安、红色海安的独特意蕴,展望文化强市、大美海安的光明前景。
活动现场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在活动中讲话,他表示,海安已迈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跑赢新赛程,海安市委提出了文化强市建设目标,这标志着海安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天的会议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市的奋进号角,奏响了迈向文化强市的崭新乐章。
活动现场
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刘洪表示,海安率先制定出台文化发展工作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又率先召开文化发展大会,“文化强市”工作跑出了与经济建设一样的“加速度”,走在了南通各县市区的前列。他希望海安不仅要保护好、传承好以青墩文化、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海安花鼓、龙舞、扎染等传统文化,留住历史的根,更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注入新时代的魂,积极融入到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去。
活动现场
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在致辞中表示,迈上“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海安将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深化“中国文学之乡”创建成效,全力争创“中国楹联之乡”,全面完成省“十四五”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文化先行,为打造“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江海文明的起源,拥有丰富厚重的文化财富和独特鲜明的文化气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记载着璀璨瑰丽的华章典故,涵养了先辈们追江赶海的豪迈胸襟,铸就了海安这座城市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和重工厚商、尊贤尚功的文化特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劲引擎。青墩文化艺术节、河豚节、523文化艺术节、梨花节等一张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见证着这座城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近年来海安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文艺精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五星工程奖”“文华奖”等国家级、省级文化文艺奖项,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化企业、杰出个人和团队。
为表彰先进、选树典型,进一步掀起文化发展新热潮,推动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活动上为荣获青墩文化集体奖、青墩文化杰出贡献奖、青墩文化个人奖、青墩文化志愿使者奖、青墩文化耕读传家奖、青墩文化后起之秀奖的全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颁奖。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29家单位获青墩文化集体奖、王子健等10人获青墩文化杰出贡献奖、王良等53人获青墩文化个人奖、王世霖等10人获青墩文化志愿使者奖、王余根等6户家庭获青墩文化耕读传家奖、王敏等6人获青墩文化后起之秀奖。
焦宝林是一位坚守非遗保护传承的初心与使命的扎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代表作《水浒一百零八人物图》荣获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文化发展大会为海安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将用一生的时间积极投入到文化事业中,把扎染技艺传承发展好。”获得青墩文化杰出贡献奖的焦宝林说。
为策应文化强市建设,奏响文化发展最强音,海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及其配套政策,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项工作。活动中,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从起草背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特色亮点等方面对《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作了解读:既解构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新兴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等各类文化元素,又结构了具有海安特色的历史、人文、教育、乡土、旅游等各类文化资源,覆盖了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项目、文化产业、文化园区、文化人才等全链条,集聚各类文化要素包容互动,力促文化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海安将更加注重文化精品生产和高尖人才培养,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教育等融合发展,着力实施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培根铸魂、文化共享惠民、文化名品建设、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人才集聚等七大工程,全面实现文化凝聚力、文化服务力、文艺创作力、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五大显著提升。
在嘉宾访谈环节,中国政法大学校董、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王平表示,文化发展大会的召开完美诠释了融合的内涵,今天以“会”为媒促进了文化城市品牌的形成和提升。海安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其前瞻性、开放性的文化思维一脉相承。
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管向群认为,海安文化发展大会“一个凸显、两个贯通、一个特色”的标志性会议,进一步凸显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地位,贯通融合了文化建设的内外部关系,彰显了海安地域性,唱响了“海安文化”主旋律。海安文明、海安文化的发展史,是海安人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根本。要聚焦特色文化,彰显文化特质,弘扬红色文化,推介教育文化,践行“海安精神”。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刘旭东认为,文艺大有可为,作为文化发展的新阶段,要创作更多的精品,要提高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扩大宣传,加大文艺评论,创作的本土人才要用好,外来人才要选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进一步改善文艺生态,一流的文艺演出、一流的文艺展览、一流的文艺活动引入到海安,是提升创作精品的基础和源泉。
活动上,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受中国作协中华文化基金会委托为海安“中国文学之乡”授牌,荣膺“中国文学之乡”,成为海安文学繁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喜事、大事。海安文脉绵长、文人辈出、佳作纷呈。近代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被誉为《新华字典》之父。蒋和森的《红楼梦概论》被红学界公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海安先后涌现出夏坚勇、汪政、吴义勤、陈歆耕、刘旭东、丁捷、徐循华、陈驰、王勇等数十位知名作家,他们为海安创建“中国文学之乡”奠定了坚实基础。省作协副主席汪政说坦言,发展文化最重要的是在文化创意、文化发展、文化经营,特别的文化战略上要有专业队伍。“文化是文学的延展,建设海安的文化人才队伍,要以文学为抓手,通过文学为原动力,把每件事文学化,讲好每个故事,海安的文化会再上新台阶。”
在文化发展基金和文化事业专项资金注入仪式中,海安市委市政府设立2亿元文化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文化事业专项资金,资助、扶持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释放“文化强市”发展红利,为该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与灵魂。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记载着璀璨瑰丽的华章典故,涵养了先辈们追江赶海的豪迈胸襟,铸就了海安这座城市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和重工厚商、尊贤尚功的文化特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劲引擎。”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表示,海安将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深化“中国文学之乡”创建成效,全力争创“中国楹联之乡”,全面完成省“十四五”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指标,为打造“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图片均由濮端建摄)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