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哈尔滨旅游爆火之后,各地文旅也开启了“内卷”之路。看着“尔滨”霸榜热搜,各地网友也纷纷开始“催更”自家文旅官方账号。先是河南文旅2天半内狂发75条视频,涨粉3倍。后有河北文旅官方账号连夜改名,应网友要求从“河北旅游”更名“河北文旅”,并开放投稿邮箱欢迎网友建言献策。山东文旅发布的“我姓东”喊麦宣传视频更是引发了各地文旅的喊麦浪潮。2024年1月15日,“各地文旅局都疯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1位,网友们在调侃各地文旅局的“花式整活”之外,也纷纷就“如何提高文旅知名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全国文旅都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月11日0时至1月15日10时为周期,以“各地文旅”“文旅账号”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月12日21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哈尔滨爆火之后,各地文旅开始了宣传“内卷”之路。1月11日,@大河网报道,被广大网友喊话的河南文旅,其官方账号2天半的时候内“怒发”75条视频,粉丝数量增加至3倍。当日晚,应网友要求,河北文旅官方账号“河北旅游”宣布改名为“河北文旅”。改名视频发出后,评论区开始对河北的旅游宣传建言献策,河北文旅干脆开放邮箱,欢迎网友投稿。
1月12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账号“在线整活”,发布洗脑硬核单曲,称东三省与山东“都是东,同根生”,表示欢迎网友来山东旅游,“山东文旅 我姓东”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当日,舆情实时传播量达到峰值,舆情实时传播量为3555条。
1月13日,除山东省外,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文旅官方账号纷纷发布“喊麦”视频,“山河四省喊麦合集”火爆出圈。1月14日,@四川观察报道,四川文旅免费空运豌豆尖到哈尔滨,并现场喊麦传授地道吃法。“四川文旅尔滨喊麦传授豌豆尖吃法”再引关注。1月15日,“各地文旅局都疯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1位,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亿。@央广网、@光明网、@澎湃新闻、@中华网、@齐鲁壹点、@大皖新闻、@华龙网、@华夏时报、@凤凰江西等媒体转发报道。
截至1月15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10721条,微博35738条,客户端23368条,网站2530条,视频45040条,微信2464条。从媒体渠道来看,视频和微博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40.67%和32.27%。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各地文旅局都疯了”“各地文旅账号卷疯了”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表示乐见各地的文旅宣传开始“接地气”,占比32.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南窗晚:文旅,文在前旅在后,文化是核心,旅游是文化交流的方式。 单纯的“阳春白雪”很好,单纯的“下里巴人”也很好,雅俗共赏更好。
@onlyalittletree:哈哈,这是官方账号么?文旅局整活上大分,这世界终于颠成我喜欢的样子了。
@许仙@@:看来00后已经占领各省文旅宣传口了,这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嘛。
二是,认为文旅重宣传的同时也要提升“内功”,占比28.8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大道无形6666:近期,好多城市都在搞文旅宣传,不是一个文旅局宣传就能引来游客,文旅是一个综合性业态,与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交通食宿、旅游项目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重宣传的同时也要苦练"内功",把服务游客做为品牌,展示城市魅力。
@掌锦衣事Tagara: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靠宣传是走不长远的,实实在在的提高服务品质才是王道,
三是,认为文旅“内卷”是祖国繁荣昌盛的象征,占比25.1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准研究生小雨同学:全国一家亲,现在这场面,有点像串亲戚的感觉,真好。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和万事兴呀,祖国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飞向宇宙浩瀚无垠光年:挺好的,文旅火热代表大众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民族团结,国家真的强大了,欣慰,
四是,认为各地文旅局应理性看待文旅宣传热潮,占比13.6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微浪旅行攻略咖:哈哈,看来各地文旅局都被“疯狂”的旅游热潮冲昏了头脑!他们一定是在忙着推广当地的旅游景点,想方设法地吸引更多游客,结果却不小心玩过头了。希望各地文旅局能够保持冷静,不要真的疯了。毕竟,旅游是为了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美好时光,而不是让人感到疯狂和疲惫。
@什么时候的名字:东北能成功,应该得益于地区和文化差异,以前年去哈尔滨的机票贵多了,现在便宜了很多。这种靠网红堆流量的形式走不远的,还是要理性看待。
@爱笑的胡椒粉i:本该卷文旅资源、卷旅游服务,却卷起文旅局长、文旅宣传,不可持续,意义不大。
三、舆情关注
2024年伊始,各地文旅竞相开启花式宣传,河南文旅狂更视频涨粉,河北文旅应网友要求更名官方账号,山东文旅甚至用“喊麦”吸引游客,以至于引发各地文旅“喊麦”热潮。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乐见文旅宣传开始“接地气”,也有网友认为重视宣传的同时也应该提升“内功”修炼。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仅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23.84亿,比2022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元旦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4年的国内旅游和国民休闲将转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为推动国内文旅持续向好,2023年11月,文旅部发布《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计划》明确,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宣传推广效果更加明显,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游客消费体验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现代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旅游市场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围绕以上目标,《计划》提出了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等9大方面,共30项主要任务。基于此,各地文旅开启宣传“内卷”,不仅是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国家政策的落实,更是推动地方文旅发展的有力举措,应该乐见。
纵观2023年旅游业“画像”,可以发现文旅消费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是,据统计,2023年出游人群中,00后和90后占比达到了68%,成为文旅业的主导消费力量。二是,旅游产品多元化、差异化趋势明显。纵观2023年旅游热词,“夜游”“Citywalk”“小众游”“乡村游”“冰雪游”成为新潮流。可见,旅游正在摆脱单一性观光模式,通过文化与创意、科技及其他产业的结合,形成新旅游要素带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和升级的发展态势。三是,“服务”已经成为各地文旅“出圈”要素。大热的淄博也好,火爆的哈尔滨也罢,无一不是靠真诚热情的高品质服务获得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以此观之,这次各地文旅“花式整活”,“喊话”“喊麦”齐齐上阵,文旅宣传“接地气”的同时也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是文旅局抢占年轻市场的一次新尝试,值得提倡。但同时,通过宣传吸引游客之后,如何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将一时流量变为长久存量,也是各地文旅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游客口口相传的体验分享才是景区最好的广告。对此,各地文旅部门一方面要提升文旅品质、丰富产品供给。针对文旅消费新需求,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通过“旅游+”和“+旅游”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督,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为游客提供“宾至如归”的优质体验。归根结底,网络是一面放大镜,也是一柄“双刃剑”,各地文旅唯有在“狂飙”流量的同时做好“镜外功夫”,才能不被流量的“剑气”所伤,实现“网红”到“长红”的 转变。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