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以独特方式讲述鲜活中国故事 专家研讨石一枫的创作与新时代文学

2023-05-05 14:51 来源: 文旅中国

4月2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新时代文艺思想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在北京联合举行第100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为“石一枫的创作与新时代文学”。

石一枫是当代著名青年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在十多年时间中创作了11部长篇小说及多篇引发关注的中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更重要的是,石一枫秉持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目光向下、聚焦生活,以独特的方式讲述鲜活的中国故事,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艺术命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提供了有益参照。本次论坛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名评论家孟繁华指出,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高度重视人物形象问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百年实践中,这更是个重要问题乃至难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塑造人物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性焦虑,在当前,塑造新人物的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石一枫创作的特点就凸显出来,即敢于触碰当下现实,善于塑造人物,以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经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石一枫的小说是从人的文学向人民文学发展的代表。《小说选刊》杂志社副主编李云雷也认为无论从主题上还是形式上,石一枫都为新时代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当代》编辑部主编徐晨亮指出,当下许多作家沉迷于旧概念、老眼光,很难发现新问题,捕捉新人物。石一枫在文学观念上相当自觉,对文学传统在承继中有超越,这保证了其创作的新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何吉贤立足于2000年以来中国乃至世界的物质与精神巨变,解读石一枫的小说,认为无论是经验表达还是现实判断,石一枫的小说始终对现实持开放态度,与中国及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同频共振,这难能可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梳理了《漂洋过海来送你》中三代人的形象与命运,认为石一枫善于捕捉凡俗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芒,体现出一种升腾的力量和向上的激情。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龚自强认为,石一枫始终在扩展自己的写作领域和题材,形成了诚实而素朴的写作风格,重新激活了一些司空见惯的词语、概念,使其释放出灿烂的光芒。《农民日报》记者龚淑云谈到石一枫的小说对底层人物与社会问题的人文关怀,肯定了其小说呈现出来的读者意识。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柯则在石一枫的小说中看到了一种立足现实、扎根生活的新的文学实践与努力。《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编饶翔从《玫瑰开满了麦子店》谈起,肯定了石一枫的社会小说创作对现实的深度观照,认为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与会者还指出了石一枫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情感厚度问题、语言个性化问题、叙述视角问题,以及细节真实问题,进而研讨了在新时代进行现实主义写作的难度与可能等问题。最后,石一枫做了真诚回应,反思自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谈了自己对时代变化与文学理念变化的相关思考。他认为小说写作塑造了自己,自己会继续努力。

本次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鲁太光主持,他说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实事求是地研讨,是青年文艺论坛的初衷之一,在第100期对石一枫的小说进行研讨,就是这一初衷的体现。今后,论坛还会择机举办类似活动,推动新时代文艺发展。

责编:李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