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浙江舟山定海区“文艺社工”:奏响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乐章

2024-05-30 18:29 来源: 文旅中国


5月24日,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美之声”演唱团在东岠岛开展“文艺社工”服务  陈莺摄

以大海为背景,以海塘为舞台,送上一场场文艺演出;和老人们一起包粽子,为老人们理发、量血压、代购生活用品……日前,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美之声”演唱团前往东岠岛开展“文艺社工”服务,为老人们送去关爱。2021年以来,定海“文艺社工”项目带动群文工作者、文体团队和文化志愿者组成“文艺社工”团队,全方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奏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乐章。

定海地处浙江东北部,是舟山中心城区,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海防文化的承载地。定海常住人口约占舟山全市人口的1/2,是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带。3年来,定海相继出台《文艺社工服务规范》等导向明确的政策措施,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文艺社工”项目发展,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依托“文艺社工”团队建设和“数字文化馆”等数智建设,汇集各类优质资源,编制文化服务菜单,把高质量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

如今,“文艺社工”项目在定海形成了“全区上下一盘棋”的紧密联结,文化、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通过机制、理念、载体、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营造了人员互相流动、业务互相协同、活动互相配合、资源互相整合、服务归口集合的良好工作氛围。

近万名“文艺社工”志愿者积极参与,海岛艺工团、军嫂艺工团等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化惠民范围不断扩大。“百姓课堂”“艺享空间”“海岛驿站”“遇见定海·文艺赋美”“海岛艺骑进百村”等覆盖文艺演出、文艺培训等的近3000场品牌文化活动相继举办。

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自学……定海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我们选取声乐、舞蹈、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引导传、帮、带,促进海岛乡村文化发展。”定海区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胡宏波介绍,“文艺社工”团队还创编了布袋木偶戏《定海三总兵》、翁州走书《刘鸿生传》、歌曲《东海云廊》等10余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以及《热血》《舞动青春报家国》《军民融合心向党》等凸显定海海洋文化、海防文化特色的作品,引领群众参与和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茶室里有了古琴赏析课;城市书房的甜点制作和咖啡鉴赏活动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下了班奔文化夜校,成了上班族追求的新潮夜生活;市民和游客漫步街头,与“遇见定海”艺术演绎不期而遇;家长带着孩子游览东海云廊,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着艺术熏陶……从古城到山间,从街头到海滨,随着“文艺社工”项目的推进,这座城市变得愈加风雅、充满朝气与活力。

“文艺社工”志愿者以志愿服务形式推动“定海更美好”。在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等志愿服务中,在“小岛·你好”“海岛艺骑进百村”等文化活动中,在非遗传承、国学推广等文化传播过程中,都能看见“文艺社工”志愿者的身影。

听闻“美之声”要来,老人们早早等在村道相迎;说起曹杏娣,岛上的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称她为海岛老人的“好女儿”……“我的快乐来源于老人们的一声声‘感谢’。”作为“美之声”演唱团团长,曹杏娣多年来带领团队服务于一线,“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我们有了更多的志愿者队伍,以及更好的设备、服装,还请来专业老师帮我们排演节目,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有品质的演出。”

文化不仅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马岙街道马岙村文艺社工林女士骄傲地说,“马岙村如今这么干净漂亮,靠的是大家的力量。我们文艺社工还特意编写了音乐快板《一把扫帚大家扫》,招呼大家都来维护环境卫生。”

就这样,“文艺社工”把文明和谐“种”进了群众心田。村里从此多了歌声、少了麻将,多了演出、少了纠纷,越来越多的马岙人感受到文明和谐的温度。

3年来,定海共建成“文艺社工”驿站11家,培养出一大批家喻户晓、热爱文化、热心公益的“最美艺工”。536支文艺社团、3.8万名“文艺社工”累计参与基层活动近万次,受惠群众达30万人次。当地还涌现出“一把扫帚大家扫”“众家水井众家筹”“红色协管美家园”“共治共享守护岗”“渔嫂当家,自治有招”“志愿助老·阳光递暖”等一批典型的善治案例。


责编: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