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广州市“非遗在社区”工作,展示粤剧在社区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适逢粤剧华光祖师诞次日和粤剧先贤兰桂诞辰210周年,11月12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白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白云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工作委员会、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龙归街道办事处、广东八和会馆共同主办的“兰桂腾芳 粤韵流长”——2023岭南粤剧墟(白云北村)系列活动在广州市白云区北村村开幕。
本次活动汇集岭南粤剧行业的中坚力量,邀请包括本土曲艺家、粤剧学生、幼儿园学童等,组织开展化妆巡游,10个方阵精彩亮相,为现场市民带来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其中,“演武请师”环节把现场气氛拉向最高点。本次活动以“请师”为名,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曲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萍、广东粤剧院著名花旦岑海雁、广州粤剧院广州红豆粤剧团副团长李嘉宜以及广州粤剧院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陈振江等出席,由岑海雁、李嘉宜以及陈振江为现场10支巡游队伍出题,各队使出看家本领,对答演出,挑战成功即可请出名师。
在揭幕仪式上,由北村统筹整理的《粤剧先贤兰桂与显常书舍其人其事》内部读物同步发布。读物对兰桂其人以及粤剧中兴历史的再发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清中后期,粤剧发展一度陷入停滞,艺人为求自保,多以“京班”之名行世,就连晚于显常书舍10余年成立的八和会馆,为了避免引起风险,也没有留下任何碑文和戏行标志。在那个艰难的时期,兰桂一直盼望能看到粤剧的中兴。他的弟子继承先师遗训,建立了粤剧行会组织八和会馆,这是粤剧中兴的标志,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活动当天,村内粤剧文化广场设置有互动展位,包括了粤剧脸谱绘制、粤剧妆造戏服试穿体验、粤剧唱腔教学、粤剧身段教学,粤剧趣味问答和粤剧文创等多个主题。展位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方式,玩法多样。游客根据电子地图导览,深度参与体验粤剧,趣味十足。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他们与参与演出者合影留念,积极打卡互动。
近年来,白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不断深挖白云传统历史文化内涵,依托白云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擦亮“粤剧墟”文化品牌,逐渐使“粤剧墟”成为“云·飞扬”白云文化欢乐季的亮点活动。当地每年举办各类粤剧曲艺传承活动,自2018年起,粤剧墟在北村村已举办两届。本年度粤剧墟相较以往规模更大、形式更丰,融合巡游、展演、展览和体验等多种元素,充分体现粤剧保护与传承融合性发展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扩大岭南粤剧墟作为粤剧振兴重要孵化点的影响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粤剧的保护与传承。
广州市白云区北村村,600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北村保存着极具岭南特色的古老建筑群,如书舍、祠堂、乡约等,这些建筑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北村与粤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粤剧行会“八和会馆”的倡建者兰桂就诞生于此。兰桂曾在广州开办庆上元童子班,晚年回乡修建“显常书舍”,继续开班招徒,教导村民演戏,并培养出本地第一代戏人,对粤剧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北村不仅完整保留着粤剧先贤兰桂留下的痕迹,还以古建筑群为载体,致力于推动粤剧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北村书舍群又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这里,既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也能看到粤剧的练习与表演。漫步在北村的街头巷尾,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粤剧氛围。
(金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