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广西河池市多措并举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2024-09-15 13:21 来源: 文旅中国

9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六场,河池市主要领导介绍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莫曲 摄)

河池市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生活着47个民族433万各族群众,少数民族占比85.6%,11个县(区)中有自治县5个,其中罗城、环江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毛南族自治县。近年来,该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铜鼓文化、刘三姐歌谣文化、白裤瑶文化等根植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在“打造品牌、创新发展、文化认同”上下功夫,推动民族优秀文化活态传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强化政策引领,着力推动文化传承保护法治体系建设。该市先后颁布《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河池市民间传世铜鼓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和刘三姐文学艺术奖;打造了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毛南族分龙节、仫佬族依饭节等民族节庆品牌,每年持续举办民族节庆和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次以上,构建了“一县一节”的特色民族文化格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法治化、规范化、品牌化。

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河池市以民族文化为魂,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景观、文化景点。宜州区以刘三姐歌谣文化为品牌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打造了以刘三姐歌谣文化展示、旅游为一体的非遗传承基地、文化产业基地、4A级刘三姐故里景区和宜州“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深度嵌入文旅底色。南丹县以白裤瑶文化为重要载体,打造了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千家瑶寨·万户瑶乡中国白裤瑶民族风情小镇、4A级瑶望天下景区等文旅融合核心景区,拓展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极点。

同时,河池市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建立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数量位居全区第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自治区和市级247人;建成非遗传承场馆、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等176个;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广西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拔哥》荣获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刘三姐歌谣》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瑶族蓝染:为小康生活添彩增色》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等。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编撰地方民族文化乡土教材12种,开设精品课程36种,如南丹县王尚小学把铜鼓舞等编成课间操推广,还开设了刺绣、陀螺传承班等特色课程,让更多学生懂非遗、传文化,不断赓续民族文化血脉。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