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乡愁萦绕,“在外更要过个好年”

2021-01-28 15:15:55 来源: 文旅中国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回家过年更是中国人的传统。然而,面对目前多点散发的疫情形势,减少人员流动是当务之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把人员流动降到最低,防止因人员流动导致疫情传播扩散。尽管会有些许无法回乡团聚的遗憾,但大多数人仍响应号召,希望用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不回家过年,他们也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春节期间的文化需求、愿望和活动安排。


东北大学副教授段炼:

就地过好年,让家人更放心


▲ 段炼

从读研、读博到工作,每年的寒暑假,特别是春节,都是东北大学副教授段炼归乡的日子。虽然因为工作安家于辽宁沈阳,但作为西北黄土地上的儿子,家乡西安的亲切、归家的味道就是那句发自心底的呼告:“妈,我回来了!”

“因为在沈阳高校工作,多年来我只能利用长假回家看看父母、看看西安,好好体会下熟悉的味道。”段炼表示,“今年情况特殊,在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下,我只能带着对父母的思念、对家乡的留恋在沈阳过春节了。这也是我离开西安求学、工作10多年间第一次不能回乡过年。”

段炼告诉记者,这几年西安的变化越来越大,年味也越来越浓。往往离大年三十还有好些日子,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就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息。“每当我与朋友、家人置身其中,一边欣赏着各种表演,一边品尝着泡馍、臊子面、金线油塔等各式美食时,就幸福感爆棚。”段炼说,“在父母身边、在家乡过年,体会亲情、家乡的美好,已经成为我每年过年的情感定势。”

对于无法回西安、今年春节怎么过的问题,段炼说,现在互联网发达,可以通过“线上时时见”弥补“线下不得见”的遗憾。

在段炼看来,沈阳和西安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同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样有不少名胜古迹,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对沈阳虽然已经很熟悉,但对这里的春节还有点陌生。今年在沈阳过年,我希望可以去中街和太原街看看街景,体味下历史与时代的融合;想去欣赏一下东北二人转表演,听听当地特色的评书和评剧;还想看看当地民俗、尝尝街边美食,并把看到的、听到的,通过微信群发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段炼说。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虽然有些许无法回家乡过年的遗憾,但在沈阳辞旧迎新或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动。“人远情相牵、相伴心相连。我们每一个无法回家的游子在外过好春节,就是对家人最大的慰藉。新春的充实、快乐及线上相守也会让牛年春节别具特色。对此,我们大家应当乐观面对。”段炼说。


文化志愿者徐犇:

让不返乡群众过个文化年


▲徐犇(左下)与山区孩子们的合影

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总队群文服务支队志愿者徐犇决定今年留在长沙过年,不回家乡辽宁沈阳了。

徐犇于2013年正式成为一名文化志愿者,8年来,他利用自己的音乐专业特长,累计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超过1000小时,先后参与了“播撒艺术的种子”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艺术帮扶文化志愿行动、文化基层行等多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足迹遍布长沙市多个街道、社区以及湖南、海南、宁夏、广西等地的数十个贫困县。

2020年初,在全民“宅”家抗击疫情的那段日子里,徐犇参与了湖南省文化馆在线上推出的“抗击疫情,健康生活”广播体操的编曲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正能量的文化传播作用不可小觑。”徐犇说,“今年我也做好了准备,计划利用春节假期,围绕疫情防控主题,进行一些音乐创作,随时准备发挥文化志愿者的‘用武之地’。”

徐犇表示,为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做好群众文化服务,特别是为就地过年的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选择,他支持将包括文化志愿服务在内的一些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活动和服务转移到线上。“作为文化志愿者,我们可以发挥‘引导员’的作用,竭尽所能帮助群众在线上文化资源中进行有效选择。例如,我可以利用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为群众推荐一些好的音乐作品和书籍,或者指导喜欢文艺的群众利用一些手机APP在线上唱歌并录制等。”

徐犇还建议,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他说:“在坚持人员不聚集的前提下,公共文化机构可以将书籍、展览等相关文化产品带到社区当中,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群众,让大家不用走远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当前,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平台上的文化产品丰富多样,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元选择。但其中很多资源都是收费的,例如电影和音乐作品等。”徐犇说,“站在一个文化需求者的角度,我最期待的是文化和旅游部门可以建立相关机制,借助官方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多免费的线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春节不返乡、在工作地过年的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和满足感。”

“我相信,只要有丰富便捷的公共文化供给,即使‘春节不返乡’,也能过个幸福满满的文化年。”徐犇说。


中建八局雄安容东管廊项目商务经理

丁蓬辉:

希望河北能早日战胜疫情


▲ 中建八局的工人们在雄安新区忙碌着   王 超 摄

测体温、登记、酒精消毒、安全检查……每天经过层层监测和登记后,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者开始走上各自的岗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丁蓬辉作为中建八局雄安容东管廊项目商务经理,已经在此忙碌一年了。

“我是河北邢台人,工作地离老家比较近的,但由于平时工作忙,一直没顾得上回家。”丁蓬辉说,“本来打算今年春节回家乡过年,但河北石家庄、邢台等地接连出现疫情,我和不少工友就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准备在雄安新区过年了。”

丁蓬辉全面负责雄安容东管廊项目的合同管理、成本管理、预结算管理等工作,每月还会不定期到工地进行物资盘点、工程盘点等。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少了风吹日晒,但工作量也不少。“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加班是常有的事。”他说。

建筑工地,条件比较艰苦,没有什么硬件娱乐设施,工友的业余生活虽谈不上丰富多彩,但还是有的。丁蓬辉告诉记者,休息时间,不少工友会跟家人视频聊天,询问家乡的变化;也有工友会找棋友“杀”上一盘;有的工友会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制作发布自己的短视频作品。“去年夏天,一段关于雄安新区施工现场塔吊林立、灯火通明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场面震撼人心。那个视频就出自我们容东片区。”丁蓬辉说,来到雄安新区参与建设是一份荣幸,大家都为此特别自豪。

“为了丰富工友们的文化生活,去年有不少文艺院团到雄安新区慰问演出。”丁蓬辉说,一有演出,项目部会组织大家统一观看,大家看节目的积极性特别高。去年8月,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专程走进雄安新区建设工地,“当《时代号子》唱响时,引得不少工友跟着合唱,现场非常热闹。”

雄安新区的建设者们来自天南海北,大家聚在一起免不了会聊起家乡好玩的地方。丁蓬辉也经常和工友们聊家乡事,有时也给大家讲讲邢台的历史,慢慢地,工友们知道了崆山白云洞、邢台大峡谷、云梦山……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年是丁蓬辉第一次在外地过年。说起新年愿望,丁蓬辉有些感慨。“平常跟家人打电话的时候,家人总是担心我在工地过得好不好,能不能吃饱、穿暖。我想告诉家人,我在雄安一切都好,希望河北能早日战胜疫情,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他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他将和工友继续在雄安奋斗,给自己奋斗一个好未来,努力工作回馈社会。


开心麻花西南公司演员、导演于世超:

迫切希望在舞台上向观众传递新年的喜悦


▲于世超(左)跟同事在排练

往年这个时候,开心麻花西南公司签约演员、导演于世超正跟同事们热火朝天地准备年前最后一波演出,然后定好返乡票,倒数着日期准备与家人团聚。今年,于世超第一次不能回家过年。

“我老家在黑龙江,女朋友是辽宁大连的,因为疫情,我们今年都回不去了。”于世超无奈地说,“即使回去了,也不能访亲会友,再算上需要隔离的时间,很多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了。”与家人商量后,他们最终决定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留在成都过年。

2020年真是波澜起伏的一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开心麻花在成都的演出6月底才恢复,12月又因疫情被叫停。过去小半年时间里,他们演了几十场,反响特别好。共同经历了疫情防控那些特殊的日子后,观众似乎更渴望也更享受在剧场解压式的艺术形式。

原本今年1月和2月加起来有十多场演出排期,因为冬季疫情反复及防控要求,演出全部被叫停了。“无法演出挺难受的,我们每天仍在排练、工作,做好了随时上台的准备,只要接到可以演出的通知,我们就能马上到位。”于世超说,不仅是自己,公司的所有演职人员全部都会留蓉过年,大家趁着这段时间,蓄力排练新节目,希望今年能顺利将这些节目呈现给观众。

线下演出虽然暂时停滞了,线上的演出互动却热闹起来。过年期间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很大,为了回馈“粉丝”,跟观众联动互动,于世超和同事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开通了《麻将拌麻酱》云端剧场。“麻将”和“麻酱”分别代表南方和北方,这个结合了南北方文化的云端剧场每周推出3次短视频节目。“这些短视频都是我们精心拍摄、制作、剪辑的。我们还把话剧《宽窄人家》搬到线上,并做了调整和改版,让观众能开启在线追剧模式,在云端观赏演出。”于世超说。

“我是第一次在成都过年,想深切体会一下成都人是怎么过年的。”于世超把春节期间的活动日程交给了成都当地的朋友们安排。“听说博物馆、图书馆等许多公共文化场馆春节期间照常开放,我也想去逛一逛。”于世超说,“在成都,我最向往和追求的还是演出,想在舞台上向成都的观众朋友们传递新年的喜悦。”


2021年1月28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在外也要过个好年

↓ ↓ ↓ ↓ ↓ ↓ ↓ ↓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