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物 | 陕西发布北周帝陵墓主生物考古新成果 宇文邕或死于服食丹药

2024-03-28 17:12 来源: 文旅中国

3月28日,陕西省文物局召开北周高等级墓葬考古研究进展成果发布会,发布有关重大进展情况。在考古研究中,考古工作人员复原了武帝宇文邕的长相,分析其早逝的原因可能是长期服食丹药导致砷中毒引发系统性疾病。也还原了生于蒙古草原的阿史那皇后在长安的生活方式。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王朝之一,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基础。1993年,抢救性发掘的咸阳陈马村北周墓出土陵志、墓志、金玺等重要文物,表明其墓主为北周第三位皇帝——武帝宇文邕及其武德皇后阿史那氏,该墓即北周孝陵。2022年,考古队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咸阳北贺村北周墓出土墓志显示,其墓主为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该墓应为北周静陵。结合宇文泰诸子墓葬的分布情况分析,专家推断咸阳洪渎原为北周帝陵的所在地。

武帝英年早逝或因“吃仙丹”砷中毒引发系统性疾病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间,大举实行军政改革,统一中国北方,促进民族融合,对后续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公元578年,年仅36岁的北周武帝突发恶疾、英年早逝,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

据北周武帝孝陵生物考古综合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复旦大学副教授文少卿介绍,生物考古综合研究团队对武帝遗骸样本中33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体内砷(As)、硼(B)、锑(Sb)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古代平民和贵族的平均水平。在宇文邕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服用道家丹药是社会上层所崇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以求滋补长生。

宇文邕样本与隋唐时期贵族郭嗣本的体内元素组成最为接近。根据文献记载,郭嗣本有长期服食丹药的生活习惯,甚至接受过皇帝的御赐丹药。宇文邕经历了与郭嗣本相似的元素积累,其遗骨中砷(As)、硼(B)、锑(Sb)元素显著偏高,可能是由于他服食了以雄黄(As)、礬石 (As)、硼砂(B)、辉锑矿石(Sb)为主要成分的丹药。

阿史那皇后在长安这样生活 享受草原饮食方式

武德皇后阿史那氏是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天和二年(567年)时嫁给宇文邕,来到长安后,来自草原的她饮食生活有什么变化呢?研究团队通过综合运用生物考古和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也给出了答案。

本次研究对公元6世纪都城长安身份明确、有史料记载的8例核心贵族阶层人类骨骼、9例关中地区平民人类骨骼和3例家养动物骨骼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反映出居住在长安的皇帝、皇后和其他占据社会高层的贵族群体以及平民阶层的饮食情况,揭示6世纪长安地区人们饮食、社会地位和身份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对北周武帝和阿史那皇后遗骸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生于蒙古草原的阿史那皇后,在定居北周都城长安后,享受了与其故乡一样甚至相对更好的以畜牧产品为主的饮食生活方式。

北周武帝容貌成功复原 突厥阿史那部源于欧亚大陆东北亚

此外,宇文邕为鲜卑族,鲜卑人群的起源研究是历史学和人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遗传学分析,团队发现,宇文邕与古代契丹人、黑水靺鞨人以及现代达斡尔人、蒙古人存在最近的遗传关系,并估计宇文邕血统有六成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三成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

研究团队以颅骨CT扫描技术对宇文邕进行了初步面貌复原。通过分析控制头发、皮肤和瞳孔色素相关的基因位点后,认为“宇文邕的长相是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

整合分析已发表的鲜卑人基因组数据后,团队还发现,鲜卑人群至少有60%的主要血统来源于黑龙江流域的古东北亚人群,同时,不同地理区域的鲜卑人内部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这一发现为南北朝时期贵族之间“胡汉融合”找到了直接证据,对于中古时期通过民族融合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意义重大。

武德皇后阿史那氏的生物学样本是追溯突厥源流史的重要材料。“从我们测得的数据来看,明确了突厥阿史那部起源于欧亚大陆东北亚,即今天的中国东北到俄罗斯贝加尔湖区域,否定了欧亚大陆西部起源说和多重起源说。另外,阿史那氏与铁器时代以后的通古斯(阿尔泰语系的三大语族之一)和蒙古语游牧人共享更多的基因,如柔然(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之一)、鲜卑、契丹、黑水靺鞨(唐代东北部族名),与其他古突厥人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显示了突厥汗国内部的多重来源。突厥阿史那部对现代突厥语人群的遗传贡献非常有限,再次确定了突厥语为文化传播模式,而非人群扩张模式。”文少卿说。

本次科研成果是传统考古与科技分析的深度融合,也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高校推动深化多学科、跨学科合作,深刻研究阐释考古资料的成功实践。

(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责编:勾晓庆